-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体间性与积极心理学 ——居丧团体中的展现 曹舟力 2013-5-25 主体性 subjectivity 当意识的内容被建构成一个整体以后,就获得了一个名称:“我”(atman)或“我性”(I-ness),也就是主体性(subjectivity)。主体性的具体表现有:自觉性、目的性、自主性、责任感、自由、能动性和同一性。 自觉性的意思是,我对我的一切活动有充分的意识和察觉。 目的性的意思是,我的一切行动都是有目的的。我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它的结果,我的目的就是把行动导向这种结果,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目的性蕴含着自主性,而自主性又往往蕴含着责任感。 如果我的行动完全是由我自己发起的,我就要为它的结果负责。既然我事先已经知道结果,我就有机会决定做与不做,这是我的自由。 正因为我是自由的,我才要为结果负责;如果我是被迫的,我就没有责任了。 如果人真是自由的,他就不受环境的限制,他的心理活动就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他的行为表现就不能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也就是说,他具有能动性、超越性和不可预测性。 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自古至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 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 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本质问题。主体性哲学将人的生存活动界定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构造,导致唯我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而导致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 第二、作为主体性哲学的认识论哲学,局限于认识论,仅仅关注主客体关系,忽视本体论,忽视存在的更本质方面——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正因如此,人们在现代条件下扬弃了主体性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哲学。 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 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 如果用“我”来表示主体性,那么主体间性就是“我们”。 最早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的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但他对主体间性的产生原理的解释并不正确。 他认为,人们是首先知道自己有内心活动,然后发现别人在外表上跟自己相似,于是推测别人也有同样的心理活动。 问题是,人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拉康提出了“镜象”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照镜子而看到了自己的外表。我们知道,镜子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才发明出来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镜子的。 难道说,原始人就没有主体间性吗?也许有人会说,没有镜子,在水里照照也行。 这绝对不可能。水中的影子是上下颠倒的,而人类的视觉特点是比较能够容忍左右反向,却不能接受上下颠倒。 再说,照水也不像照镜子那么方便,估计原始人不会有那么多闲功夫带孩子去照水,让他认识自己。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 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 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 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努力关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确认自我主体、他人主体,以及世界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主体间性与主体性 动物行为学家罗伦兹的观察,人工饲养的家禽经常把饲养员当成母亲或配偶,尾随饲养员或向饲养员发出交配的信号。这说明,家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外表是什么样子,它们把自己跟人等同起来了,与人形成了“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的形成过程并非像胡塞尔所说的那样是以外表为中介的,而是直接从主体性投射出去的。 人们在发现了主体性的同时立即推断一切事物都有主体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几乎是同时诞生的。 以原始人为例,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跟自己一样会走路、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无不如此。 这种现象叫做“物活论”,是物我不分的原始思维的产物。 在物活论的推动下,产生了自然崇拜。 人类最早的崇拜对象可能是自然现象和无机物,后来发展到植物和动物。在动物崇拜的时代,人们总是把某种动物当成自己的兄弟,这就是“图腾”的由来。 这些人根本没有在意自己与图腾动物的外表差异。 也许正是由于发明了镜子,人类才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跟其它动物不一样,跟它们不是兄弟关系,转而开始崇拜人形的神灵,创造了普罗米修斯、女娲和耶和华,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