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12-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2-2 光吸收基本定律 §12-3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应用 §12-4 吸光光度分析条件的选择 §12-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思考题 吸光光度法 原理: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分类: 比色法——是以比较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透过光)来确定其中有色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待测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而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主要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其特点如下 灵敏度高。测定试样中质量分数为10-2~10-5的微量组分,甚至可以测定质量分数为10-6~10-8的痕量组分。 准确度较高。一般比色法的相对误差为5%~10%,分光光度法为2%~5% 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 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 §12-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近红外光 0.75~2.5 μm 中红外光 2.5 ~5.0 μm 远红外光 5.0~1000 μm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m ,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近紫外区) ,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M + h ? ? M * 2、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互补色光:如果把适当颜色的两种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就叫做互补色光 。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 互补色光: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 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透射光与吸收光为互补色光。 如CuSO4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光而呈现蓝色 1.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过光的强度为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朗伯—比耳定律 实践证明,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若入射光波长不变 朗伯(Lambert)于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 比耳(Beer) 1852年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也称为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Kbc 它表明: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 K为常数,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它与b、c 的单位有关(但与c 大小无关) §12-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选择显色剂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与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度),应满足?? 60nm。 常用配位显色反应或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显色后测定。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定,可将其氧化成紫红色的Mn(Ⅶ),在525 nm处 3、吸光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入射波长的选择 一般应该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但如果λ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2.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 吸收池表面对入射光有反射和吸收作用;溶液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散射;过量显色剂、其它试剂、溶剂等引起的吸收,这些因素影响待测组分透光度或吸光度的测量。采用参 dc/c = ( 0.434 / TlgT )dT 以有限值表示可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培力的经典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doc
- 公司会计招聘启事范文5篇3624.pdf
- 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pdf
- 《回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多文本阅读.doc VIP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质课件.pptx VIP
- SAP财务操作手册版.pdf
- 口腔门诊急诊急救.pptx VIP
-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协警辅警笔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精品解析: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Unit1ExtendedReadingEatinginChina拓展阅读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