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赖班族的幸福生活:赖的是不花钱 不寂寞
赖班族的幸福生活:赖的是不花钱 不寂寞
自从办公室新规实行4个多月以来,李万军欣慰地看到,下班后“赖”在办公室的人大大减少了。 李万军是某建筑公司部门经理,今年年中才走马上任。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就在自己上任后不久,发现几乎每天下班后都有年轻员工在办公室上网玩游戏。而这些员工大都“工作态度散漫,不求上进”。 于是,一条禁止员工下班后在办公室上网娱乐的规定在李万军笔下应运而生。 因为职工宿舍没有接通网线,上了一天班的年轻人可能觉得,网络世界能够帮助他们解除疲劳,同时排遣孤独,李万军表示多少能够理解下属。 但李万军不知道的是,尽管尚无权威的调查数据,但近年来,和他的年轻下属们一样,下班后并不着急回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有人称之为“赖班族”。 在网络上,“赖班族”被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赖班族”真正想“赖”的地方,并不是工作了一天的办公室。这个看似新潮的族群,背后其实隐藏着现代生活的诸多无奈。 赖的是不花钱 在上海一家医药外包公司上班的李力(化名)和他的同事们即使是在周末,也会从租住的房子里跑来办公室,以加班的名义享受办公室里免费的空调。尤其在夏季和冬季,“蹭”空调的人更多。 李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和自己一样,愿意不怕麻烦从家里赶到公司,就为或凉爽、或温暖的环境的同事,大都是家在外地的年轻人。大家收入有限,而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房租已让他们倍感压力,所以“能省则省”。 而上涨的物价,也让他们觉得,为了省钱而“赖班”,并非一件难为情的事。“在菜市场,我都能听到买菜大妈们都在聊CPI了。”李力说。他和同事常结伴而行去“赖班”。
与李力赖班的情况类似,在北京某公司上班的刘明(化名)下班后,常常被办公室免费的网络吸引,以至于他没打算在自己租的房间里接上网线。 “如果要在家里接网线,每个月得花一百多块。”刘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租的房子在公司附近。每天下班后,他在公司浏览网页,和朋友在QQ上聊聊天,然后回家睡觉,倒也惬意。更重要的是,“电费、水费、网费都省了,一举三得”。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为了省钱而“赖班”的人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他们往往初入职场,收入有限。一方面,在较高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租)之下,他们想尽办法省钱;另一方面,因为购买力较低,在工作之余,可供他们选择的娱乐方式也不多。 赖的是不寂寞 除了去办公室“蹭”空调,在李力看来,不存在其他的原因让自己“赖班”。但他觉得,“赖班”这事也跟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有关。因为与同事合租的房子就在公司附近,所以,李力回家之后也并未感觉无聊。 李力说,比起与陌生人合租的同事,自己也算是个幸运儿。“他们独自一人在上海,回家连个可以开玩笑的人都没有,还不如下班后在办公室待着,回家直接睡觉。” 在某媒体广告策划部门工作的柳军(化名)也是个“赖班族”。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为自己还是单身,所以觉得家中并无牵挂。下班后在办公室呆着,反而可以和同事愉快地聊聊工作之外的事情。“不过将来告别单身,下班有约会或应酬,我就不会‘赖班’了。”他说。 心理学教授周爱保把“赖班族”的这种心态归于“缺乏归属感”,有这样的心态并非好事。“下班后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长年累月的‘赖班’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同学、朋友之间关系的日渐冷漠,持续下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身边的朋友会遗忘这个人的存在。试想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怎么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 因缺乏归属感而产生的“赖班族”并非只有尚未成家的年轻人。有心理专家称,一些已经成家的中年人也有“赖班”的现象。逃避家庭矛盾成为他们“赖班”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专家看来,为了逃避家庭矛盾而“赖班”,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很有可能会使矛盾激化。跟家人有效沟通、积极化解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赖的是一种习惯 工作近5年,王清(化名)眼中的北京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但拥堵的交通却一直没有变。 “你看这堵得!”王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下班时间到了,自己常常不会马上回家。她还记得,刚上班的时候,自己站在办公室的窗边,俯瞰“全线飘红”的道路后感慨外分。她劝说同事也别着急回家。“要么把明天的工作准备一下,要么一起聊聊天。”她说,“怎么也比干堵在路上强。” 如今,在北京安家的王清已然习惯了下班之后,在办公室里主动加一个小时的班,尽管没有任何报酬。她也不再站在窗边看着一连串红色的汽车尾灯。“一到5点半以后,我闭着眼睛都是那串红灯。”她说。 “赖班族”习惯的不只是拥堵的城市交通。 柳军觉得,自己赖班一方面是因为尚未成家;另一方面,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