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普通地质学河流沉积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地质学河流沉积作用

第四节:河流的沉积作用 MADE BY FENGKUN 1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alluvium) 2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分选性较好 磨圆度较好 成层性明显 由碎屑物组成 韵律性清楚 具有波痕 交错层等原始沉积构造 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及河源地带,侵蚀作用强烈,是支流及其碎屑物质的汇集地带,沉积作用不强,河谷中只有粗大的沙砾的暂时堆积。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平缓弯曲度较大是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之一,最常见的沉积地形是心滩和河漫滩。 心滩(channel bar)及其沉积物特征 心滩形成:由于河床剖面形态多不规则,水流往往被河床地貌两股或数股主流线,水流成对称双向环流。在河底受两股相向的底流作用的地段,泥沙在那里沉积逐渐形成心滩。 由于河流多在心滩上游端分叉,在下游端汇合,因此河床心滩上游端多遭侵蚀,而两端和下游则不断堆积增长 心滩沉积物特征: 心滩保留的沉积物通常是水流难以带走的粗粒滞留沉积物,顶部则是洪水期的细粒物质。 心滩的迁移 在辫状河中,由于河道宽,水流和心滩的侧向移动迅速。一次洪水来临时可能把原来心滩的位置变为河道。这种现象在山区和上游的辫状河最为常见。河流不断改道心滩迅速迁移。 河漫滩及其冲积物的特征 河漫滩的形成 曲流沙坝-->天然堤-->河漫滩 (细粒砂) (粉砂 粘土) 河漫滩沉积剖面具有二元结构 上层粉砂、粘土--> 沙粒、砺石--> 4.3三角洲及其冲积物特征 河流入海口可以形成三角洲或河口湾。 1 河口湾:当潮汐能远远大于河流水动力能量时,或者河流输沙量小或砂泥比小。 2 三角洲:河口区河床纵坡降及其平缓,以及海水顶托,流水分散的影响,使河口区成为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而形成的陆上和水下的连续巨大的沉积体。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随着河流进入河口地区,河床纵坡降减缓,河道展宽,水流分散,加上海水的顶托,河水流速大减,大量的碎屑物在河口堆积,当河流携带到河口区的碎屑物质数量超过河流和海洋在河口区冲刷转移碎屑时,河流首先在河口附近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浅滩进一步增长,形成河口坝,河口吧迫使河流分流在分流河口又形成两个新的浅滩,浅滩进一步形成新的河口坝,如此反复河口区不断向海推进,使水下堆积体不断淤高形成陆上沙洲最后在 河口区形成一个顶端向内陆弧形朝海的三角形堆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形成过程 浅滩->河口坝->新的浅滩->新的河口坝 | ∨ 三角洲 <- 陆上沙洲 三角洲分带 1 三角洲平原带 2 三角洲前缘带 3 前三角洲带 三角洲分类 1 高建设性三角洲(河流作用为主) (1)朵状三角洲 (2)鸟足状三角洲 2高破坏性三角洲 (1) 浪控三角洲 (波浪作用为主) (2)潮控三角洲 (潮汐作用为主) 鸟足状三角洲 此类河口均为弱潮河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