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治心法.do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治心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早期以慢性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随病程迁延,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而逐渐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和全身不良效应。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系肺脏感邪,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损伤正气,肺、脾、肾虚损,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正虚、痰浊或痰热、瘀血在整个疾病过程演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通过查阅中医文献,结合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气虚是 COPD 发病始动因子,痰浊、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而络脉损伤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故认为气虚络损是其基础病机。兹略陈管见如下。
1 气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基础
《灵枢·百病始生》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刺法论篇》亦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正气亏虚是发生疾病的内在基础,邪气侵袭则是发生疾病的外在条件。而正气亏虚以气虚为根本,或者说气虚是正气虚损的最初形式,因“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无论是先天禀赋薄少,还是后天充养不足,抑或摄生不当、久病劳伤等,均可导致气虚,成为“百病始生”的内在基础,故 COPD发病的始动因子亦在于气虚。
1.1 气虚,外邪易犯
《素问·评热病论篇》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五藏生成论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气虚者肺虚也。”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主肌表与卫外。气虚者,肺虚卫外无权,肌表不固,机体抵抗力低下,无力抗御邪气侵袭,外邪来袭首先犯表,邪客皮毛,郁而不解,则内舍于肺,所谓“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篇》)。气虚者,又驱邪无力,邪气干肺,肺气宣降不利、出入受阻,导致清气不布,浊气难出,郁滞胸中,肺脏为之胀满,气道为之坚涩,正邪相争,清浊相搏,上逆为咳,不降为喘。正如《诸病源候论》云:“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医学三字经》亦说:“肺为五脏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
此为气虚令肺脏易于感邪为病之属,但尚需知外邪犯肺所病咳喘,气先虚者常久病难痊,而久咳久喘又复致肺气虚损,虚虚相叠,使卫外更加不力,六淫邪气“得虚”即犯,反复侵袭,导致肺脏反复感邪,缠绵不愈而诱发 COPD.故《诸病源候论》曰:“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其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1.2 气虚,痰瘀丛生
痰浊是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产生系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尤与肺、脾胃、肾关系密切。肺主气,布津液,为水之上源;脾胃主运化,升清而降浊,为水液输布之枢纽;肾主水,司气化,为水之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气虚者,肺之宣降失常,脾胃运化不及,肾之气化不利。故胃无力“游溢精气”以“上输于脾”,脾难“散精”以“上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下输膀胱”,肾主水不力,失于气化,水液难下出膀胱,损害“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生理,导致水液不化,聚为痰浊。
瘀血是由血液运行失常而成。中医认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温煦和推动,所谓“血非气不运”(《医学真传》)、“运血者即是气”(《血证论》)。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流,气旺则血运畅通;反之,气虚者,温煦失职,血不得温则难行,推动无力,脉道不利则血运涩滞,因而停留变生瘀血,即“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读医随笔》)之谓。
痰浊由水液代谢障碍而生,瘀血因血液运行失常而成,二者虽是不同的病理产物,但均属阴类,又津血同源,故痰浊与瘀血常相互影响,胶着为患。痰浊内蕴,气机受阻,特别是肺气郁遏,宣降失常,难以助心行血,血流艰涩,则产生或加重血瘀,即《医学正传》所谓“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而瘀血留着,亦阻抑气机升降出入,妨碍脏腑气化,水液不归正化,则凝聚酿生痰浊,故《血证论》说:“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总之,气虚导致痰浊、瘀血丛生,而气虚者,又无力排痰散瘀,则痰瘀互化,终致痰瘀胶结,祸害百端。
痰浊为患,最常壅滞于肺,即“肺为贮痰之器”之属;瘀血阻脉,亦多壅遏肺气,此“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