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福建省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福建省人春节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doc
2017年福建省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福建省人春节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
福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省份,从古至今出过很多名留青史的大人物,禁毒英雄林则徐,古代法医学之父宋慈等等太多了,真是数也数不清,福建的春节和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不同,让我们看看福建的春节都是怎样的吧,和你的家乡有什么不同。
福建各地过年饮食习俗各有讲究
在福州等闽中一带,长面是过年饮食中必备的食物。现年80多岁的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说,长面,也叫长寿面。正月初一,福州人第一顿饭必须吃细长面,寓意“长年平安”。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一过年习俗还演化成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
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的重要菜肴,吃鸡肉在这里有特别的讲究。按客家人风俗,鸡头应由长者吃,鸡翅膀要给出门做活的男人吃,鸡腿通常要留给读书的孩子吃。
此外,客家人把过年餐桌上发生的诸事都看作“大吉大利”,如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当作会添丁,筷子掉落了看成是有食缘等。
在泉州等闽南地区,过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芥菜在闽南方言中也称“长年菜”;也有人家的餐桌上摆“韭菜”,“韭”与“久”谐音,寓意长寿。由萝卜和面粉做成的萝卜粿在闽南人的过年餐桌上也必不可少,闽南人称萝卜为“菜头”,意为“好彩头”。吃蔬菜时,通常不用刀切,整条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以祝父母长辈长寿。
一、福州
侯亨崇说,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
侯亨崇说,这样一瓮食品,不仅是团圆饭桌上的佳肴,往往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现在也有人以鹌鹑蛋取代。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侯亨崇记得,福州人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游神是一大节庆,响彻云霄的鼓乐声,簇拥的群众,此起彼落的爆竹声,把喜庆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侯亨崇于1959年20岁那年回到新加坡。这几十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福州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已无法完整保留下来。
侯亨崇说,比如很多福州家庭都加入了非福州籍成员,为了适应不同籍贯成员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这些家庭不得不加入一些非福州食品,使得团圆饭桌上的食品再也不是单纯的福州食品了。
他说:“这是时代改变的结果,年长的福州人不应固执己见,在以和为贵的原则下,我们应顺应时代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