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杰出文学家,《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通过文章,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俨然:整齐的样子。 (4)悉如外人。 悉:都。(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向:先前(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 诣:拜见。(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12)欣然规往。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三、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五、1.出自本课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2.原句填空。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交代桃花源人躲避在此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重点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子在溪水的发源地就没有了,便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有些光亮。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桃花源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和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都能听得到。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安闲快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详细的给(桃花源人)讲了自己在外面听到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竟然迷路了,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
六、课文问答。
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第二段中,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答: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美在什么地方?答:自然环境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社会环境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精神面貌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民风美: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为何桃花源人叹惋?答: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的历史。桃花源人为社会的黑暗、动荡叹惋,为桃花源外百姓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为何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花源人心存戒心,不想外人打扰他们平静安宁的生活,同时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文中哪里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不存在,为什么还要写呢?答: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心愿;表现对美好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