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doc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推荐项目公示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二)项目简介: 2009以来,针对四川特定“弱光、寡照、高湿”生态条件和生产需求,集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南科技大学等全省科研开发和推广优势单位,整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各方优势力量,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及团队建设,并联合川粮米业、四川崇州粮油储备有限责任公司、花中花米业、瑞玉米业等省内优势龙头企业的力量,组建了“农科教企”、“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进行了300余个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通过杂交中稻超高产高效精简栽培、抗逆减损稳产、机械化生产关键农艺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在四川盆地主要稻作区成都平原中稻区、冬水田稻区和丘陵油(麦)茬稻区构建不同生态区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实现四川盆地水稻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生态环保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果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1、技术创新突出 (1)阐明了高湿寡照条件下中籼杂交稻高产形成规律与群体诊断指标,创建了精苗稀植与肥水耦合实用精简超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超高产与节肥、省工协调的杂交中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难题。 (2)探明了四川盆地不同规模种植条件下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资源配置,研制了适应稻麦(油、菜)种植制度和不同区域生态条件的高产高效机械化关键农艺技术,集成了机插、机直播及稻谷烘干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3)筛选出再生能力强的两季高产优质的适宜水稻品种,优化了品种布局,创新了杂交中稻-再生稻粒芽肥精准施用的诊断方法及调控技术,集成了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的技术模式,制定了相应技术规程。 (4)筛选出开花结实期耐高、低温品种,创新了稀播长秧龄、迟栽避旱技术,建立了抗逆减损配套技术,为杂交中稻稳定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2、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以上述关键技术创新为基础,集成创新的4套技术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获得授权专利14件,制定地方标准11项,发表论文220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5篇,出版专著2部。创新了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转化、服务一体化机制,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队等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新“最初一公里问题”和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2009~2016年,在四川累计推广10973.7万亩,新增稻谷28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7.92亿元。 3、技术水平高。在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为组长的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应用覆盖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三) 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内容符合填写要求,按规定公示后无异议。 ?? 该项目针对四川特定的“弱光、寡照、高湿”生态条件和生产需求,集成四川省内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单位,整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各方优势力量,并联合省内优势龙头企业的力量,组建了“农科教企”、“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进行了300余个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在四川盆地主要稻作区构建了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体系,为实现四川盆地水稻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生态环保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该成果技术创新突出,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97篇,并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基础,创新形成了8项主体技术和优化集成了4套技术模式,其中4项技术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占水稻主推技术的80%~100%)。获得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11项。创新了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转化、服务一体化机制,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队等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新“最初一公里问题”和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2009~2016年,在四川累计推广10973.7万亩,新增稻谷288万吨,新增产值67.19亿元,节支20.73亿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7.92亿元。 ?? 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先进,应用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本项目满足申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如评价报告结论等 20164月29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为组长的国内有关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1. 阐明了高湿寡照条件下中籼杂交稻高产形成规律与群体诊断指标,创建了精苗稀植与肥水耦合实用精简超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超高产与节肥、省工协调的杂交中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难题。 2.明确了四川盆地不同规模种植条件下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资源配置,研制了适应稻麦(油、菜)种植制度和不同区域生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