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doc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015-2016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选修) 命题人: 审核人: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孙中山认为“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得道者多助. A.人性本善 B.C.D..李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6..走A.小说 B.戏曲 C.说书 D.绘画 8.“颟顸—编者注)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评价: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D.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9.提出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A.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10.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1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12.“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3.A.B.C.D..A.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 B.活字印刷术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与流通更为方便 C.通俗文学地位上升,已列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D.社会经济繁荣,通俗文学符合一般城镇民众的口味 18.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20.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2分)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分) 材料一: 孔子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