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浙江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浙江大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孙勇 定 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有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瓣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 按病程进展分为急性、亚急性 有无人工瓣膜和是否静脉药瘾者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病 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占病原体的65%和25%。 急性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较少见。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逐渐增加的致病微生物。 基础心血管疾病 90%伴有基础心血管疾病 10%无基础心血管疾病 基础心血管疾病与IE发生的危险分层 低危 中危 较高危 发病机制-亚急性 血流动力学的因素 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发病机制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 胶原纤维时,血小板聚集该处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这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发病机制 暂时性菌血症:  循环中的细菌如定居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取决于(1)细菌数量       (2)细菌侵袭能力       (3)机体的抵抗能力 发病机制  细菌一旦定居于赘生物,即迅速大量繁殖,进一步聚集新的血小板和沉积纤维蛋白层,使感染的赘生物增大。厚的纤维蛋白覆盖于赘生物外,阻止吞噬细胞进入,为其内细菌的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庇护所 发病机制 赘生物的逐渐增大,使瓣膜破坏加重,可导致瓣膜的穿孔、关闭不全和心肌脓肿等。 赘生物破裂时,碎片脱落可导致栓塞和转移性播种病灶 免疫系统的激活可引起关节炎、血管损伤等 发病机制-急性 主要累及正常瓣膜 可能与循环中含菌数量大,细菌毒力强,具高度侵袭性和黏附于内膜的能力有关 主动脉瓣受累常见 病 理 1、局部心内感染和扩散 2、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3、血源性播种病灶 4、免疫系统激活所致影响 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感染表现    几乎都有发热,亚急性呈弛张性低热。一般39oC,午后和晚上较高,伴寒颤和盗汗;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高热伴恶寒战栗,突发心力衰竭常见。    全身不适、软弱乏力、食欲不振、贫血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临床表现 二、心脏受累表现   心脏杂音 心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 三、血管损害表现 全身性栓塞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脾栓塞、肾栓塞、肢体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和脑栓塞等) 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瘀点和瘀斑(球结膜、口腔颊部和腭部的黏膜及肢端) 指/趾甲下线状的裂片状出血 Janeway损害(无痛性小结节状或斑点状出血病变,多位于手掌和足底,有化脓性栓塞所致)   临床表现 四、免疫反应表现 Osler结节、Roth斑、 杵状指趾、关节炎和肾小球肾炎等 并发症 1、心脏: 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肌梗塞、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2、动脉栓塞 3、细菌性动脉瘤 4、转移性脓肿 并发症 5、神经系统   脑栓塞(占1/2)、细菌性动脉瘤脑出血、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少见)。后三者主要见于急性,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 6、肾脏  肾栓塞和梗塞、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亚急性,后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脓肿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三、血培养    为确定菌血症和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的方法。 四、X线检查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 诊 断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发热1周以上 心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发生改变 动脉栓塞症而无原因解释 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 心脏手术后伴持续发热超过1周 IE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血培养阳性 2、心内膜有感染的证据 次要标准 1、易致IE的基础疾病 2、体温大于38度 3、血管损害现象 4、免疫现象 5、微生物学证据 6、超声心动图 确诊IE的条件 病理学条件 1、微生物:组织经培养或组织学检查证实 2、病理改变:组织学证实有活动性心内膜炎 临床条件 1、符合2项主要标准 2、符合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 3、符合5项次要标准 可能为IE的条件 有IE的表现 但不符合确诊标准又不能排除 排除IE的条件 临床表现符合其他疾病的诊断而不是IE IE临床表现在应用抗生素小于或等于4天时已完全缓解 应用抗生素小于等于4天,外科手术或活检已无IE的病理证据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