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知道你对生活充满激情而且日子过得富多彩对
潘蒂娜(Valentina Pedone)采访胡兰波
我知道你对生活充满激情,而且日子过得富多彩,对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你生
活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尤其是每次更换国家开始新生活,这些变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认真想了想我这57 年是怎么过的,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实,每一次搬迁,
尤其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对我的精神都是一次考验,接着就直
接影响我的行为。可以说,每一次变动,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
我在九岁的时候,那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父母必须要去河南的农村劳动改造。他们先走了,
几个月后父亲回到北京接我和兄弟也去那里生活。我们在河南的农村过了三年,母亲白天在田地里
干农活,父亲在部委干校食堂做采购员,我们孩子去农村的学校上学。我第一次走近中国的农村,
走近农民的孩子,那时的中国非常贫穷,农民孩子也是缺吃少穿的。那三年的乡下生活让我明白庄
稼生长的不易,农民生活的不易,我看到城乡的差异; 看到干校里面人与人的差距, 比如被批判的知
识分子或者干部,他们精神上所受的磨难令我吃惊。在农村,我虽然没学到很多书本上的文化知识,
但那三年的生活让我快速成长,过早成熟。至今,我认为自己的善良和同情心都与那段生活分不开。
再有就是在25 岁时,我离开了北京,到巴黎求学。中国的八十年代非常有趣,是今天年轻人无法想
象的。我们对世界好奇,正遇到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年轻人有可能办护照出国。但是,那时人们手
里都没钱。记得那时我父亲也就挣200 多人民币吧,而面对欧洲昂贵的生活,如果没有奖学金中国
人几乎不敢想出国的事。而我得感谢我北大的外国同学,他们都鼓励我,说到时自然有办法。飞机
降落在巴黎时,我真的害怕了,想万一没有人来接我,手里的300 美金估计也就够住几天旅馆,以
后的日子如何,真的不敢想。初到巴黎的日子,要自己想办法住到便宜的房子,找到既能保证上学
时间也能保证生活的一份收入的工作。所以,巴黎的日子让我要动脑子,要节省钱,还要找到合适
的工作,那段生活很锻炼人。我做舞蹈演员、话剧演员、中文老师,报社美编,尝试了各种工作。
从巴黎到罗马,比从北京去巴黎的决定更难。因为,要面临一个我语言不通的环境,一个陌生的家
庭生活。好在有巴黎生活的历练,加上之前从北京驱车远征到巴黎,经历了非常不容易的三个月。
所以,对于困难没有认真想,只是难舍巴黎这个城市和朋友们。罗马的生活真的不容易,抚育孩子
成长,自己创立事业,很多时候是处在一种挣扎状态。每一次地域不同的搬迁,都是一场考验,走
过来了,就进步很多。未来不想再换一个国家生活,只是去旅游罢了,只要北京罗马来回走动即
可,直到有一天老了,走不动了,就选择定居在北京还是罗马。
那么现在你总是往返于罗马和北京之间,穿行于文化圈和商务圈,请你向读者解释一下你都在做些
什么。
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出版发行双语月刊《世界中国》。这本杂志存活了15 年,看到所有的纸媒都
遇到困难,我们也在准备新的出路。如果不想让《世界中国》停刊,必须在其他方面挣钱,能够以
别的利润来养活杂志。这几年,我不断地往来中国,一是参加各类代表团考察中国一些地区,二是
为杂志的存活寻找商机。我一直认为意大利产品在中国销售不很成功,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但
是,意大利政府不在自己产品推广上积极投资,造成意大利中小企业难于自己去远方行动,语言问
题也是个难题。我明年打算开始在中国建立意大利推广中心,在几所城市推广,先从北京开始。
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壮大队伍,意大利的机会很多。我刚来意大利时,20 多年前了,出口意大利皮
鞋到中国,因为时间过早失败了。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
你从什么时间开始热衷写作?什么事导致让你写自传和其他的书?你又为什么开始写诗?你什么作
品出版了? 什么还在出版当中?
我觉得写作是唯一能让我安静和快乐的事,而且是永恒的。在小学时,因为作文写得好,经常有同
学来求助,记得每周的同一标题我得写好几篇文,而且每篇不同。这样得到锻炼。中学时,总有什
么批判会,例如批判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也批判了孔子。我得代表我们班去念稿子,当然稿子也是
自己写的。后来到了大学,一个法国同学总给我改法文作文,夸我写得好,鼓励我写小说,然后他
翻译,在法国出版。虽然没有出版那本书,但那年我有了第一次写书的经验。这本书已经翻译成意
大利文,年底在意大利出版。北京巴黎远征后,93 年我在北京出版了旅行日记。2009 年在罗马出版
《通向罗马之路》,2012 年《通向罗马之路》的再版《兰花瓣》,2015 年在北京出版中文版的《说
走就走,从北京到罗马》 ,内容与意大利文的书三分之二相近,但最后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