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下)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第二课时 回顾复习,前提诊测 1、郁达夫的这篇散文有什么特色? 明确: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 2、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各有什么特点?《故都的秋》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课文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明确: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1、 “绘秋”部分描写了哪五幅图画?请分别用四个汉字加以概括。 明确: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如果用“xx图”三个字的形式来概括,应如何概括? 秋花图——色 秋槐图——形 秋蝉图——声 秋雨图——味 秋果图——实 2、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明确:清、静、悲凉。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3、试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北国赏秋的名胜,而偏偏写北美一个普通小院? 明确:平民情怀、秋意满城、以小见大、避开大家家写滥的题材等。 4、找出第三自然段写景部分里面的动词,体会作者写景的细致以及写景时的心态,写景时内心的感受。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明确:动词有 “泡”“坐” “看”“听”“细数”“静对”“觉”等,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写景,并且写出了观景时的悠闲、惬意的心态,表现出了作者对故都秋的热爱。 5、这段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以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明确:这是一种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从色调上看是悲凉了,所以作者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因为冷色调都符合秋天悲凉的特点。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6、品读本段文章,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及特点,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本段的写景是非常的细腻的,尽管主要是写景,但与一般写景散文不同,作者不把对景物的描写放在首位,而是通过写景来提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视觉、触觉、内心感受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的意境。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是一种深沉复杂的情绪。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7、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明确: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8、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明确: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9、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明确: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10、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明确: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11、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试从议论的落脚点上考虑) 明确: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12、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由故都的秋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著名诗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对秋的描写。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13、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师生互动深入分析课文 明确: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