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现代城市发展 城市的特征 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 人口、物资、设施、资金、信息等等。 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功能、层次、过程、人群、观念等。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引进与输出。 城市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生活方式多样、文化多元,融合发展。 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对周边乡村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城市的历史形成 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城市的产生 第一次: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可能; 第二次: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品生产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形成。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强化了商业运动,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 城市的发展历程 原始城市阶段 城市规模小、数量少,政治统治功能突出。 封建城市阶段 功能多元化,日益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中心,分布更加广泛。 近代城市阶段 数量急剧膨胀,功能多样,结构合理,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划分,文化冲突日盛。 现代城市阶段 城市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化的含义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城市化的进程。 人口学 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现象。 经济学 是各种非农产业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包括劳动力、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力的聚集。 地理学 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委再分布,并出现日益集中化的现象。 社会学 是城市性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一是物化的城市化。即物质和形态上的城市化,比如人口集中、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意识上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转变过程。人口、地域、活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多层面的综合转化。 城市化主要通过原有城市的扩大、非城市区向城市区的转化和新建城市三条途径来实现。 目前最通用的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就是人口指标。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提供资金积累;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提供劳动力;提供原料和市场。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带来资金向城市的集中和各类物资向城市的流动;冲破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桎;带来交通地理的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配套性服务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消费性服务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口。 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劳动力市场化使人口迁移成为可能,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产品市场化扩展了城市化的地域。 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 城市化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是从农村式的聚居制度向城市式的聚居制度变迁的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 起步阶段。第一产业无法提供丰富的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所需要的资本、人力、技术都不足。 中期阶段 腾飞阶段。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数量增多,出现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 后期阶段 成熟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呈现城乡一体化趋势。 城市化的表现形态 案例 警惕城市过度化陷阱 拉丁美洲的不少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典型的表现就是拉美国家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不仅没有给城市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也没有给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生机,而且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被称为“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表现为: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快速流入城市;大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窟;城市中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贫困群体;过度城市化造成环境恶化。 农业现代化受阻;强征农民土地;生产不足、农副产品价格高企;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949-1957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一五”建设,城市化水平由10.64%上升到19.75%。 1958-1960 过度城市化阶段 “大跃进”,出现超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中设施和商品供应紧张,劳动力的锐减也给农业成产带来严重损失。 1961-1965 城市化调整阶段 人为和自然的灾害,国民经济困难。人口“逆向转移”,缩小郊区范围,撤销40个城市。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966-1978 城市化停滞阶段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城市人口比重继续下降。 1979以后 城市化健康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年平均上升0.79%,进入复苏阶段。 1992年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拓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发展动力以政府政策型调控为主导 城市设置和行政建制、人口迁移、资金积累(剪刀差)、城市化速度。 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发展模式 乡村地域变为城镇地域、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人口流动中职业转换先于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伤寒基础知识.ppt
- 光电检测 第1章 第2节.ppt
- 图形创意第二章第六节.ppt
- 基本体的投影3(工业).ppt
- 化鎳浸金簡介.ppt
- 细胞因子、抗体检,ELISA.ppt
- 毕业论文指导2012.12.ppt
- 7月份地产平面分析报告.ppt
- 0902管理心理学第二章 人性假设与学校管理.ppt
-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4.1.ppt
- 4.1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习题集 .pdf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课件(共50张PPT).pptx
- 青海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pdf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27.巨人的花园 课件(共58张PPT).pptx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5 树和喜鹊 第1课时 课件(共37张PPT).pptx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贵港市平南县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pdf
-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