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发展概要教程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语法发展概要教程教案.ppt

汉语语法发展概要 ;; 斯大林谈到历史语言的变化时说:“语言的语法构造比语言的基本词汇变化的还要慢。语法构造是许多时代以来形成的,它在语言中根深蒂固,所以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当然也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善和改正着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但是语法构造的基础是很长的时期中都保留着,因为历史证明这些基础能够在许多时代中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 ;对历史分期的两种主要方法;各家对于汉语史的不同分期;王力认为各期汉语的特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日本汉学家对汉语的分期;吕叔湘先生的分类;我讲授的分期;;;;;上古词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语气词在上古前期——殷商时代比较少见,西周以后才逐渐出现,甚至有一句中连用两三个语气词的现象,如《诗经·北门》:“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算了吧,老天爷要这么做,还有什么好讲的呢!);句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词序成为上古语法的重要手段。如《左传》宣公二年:“秦师伐晋”,和《左传》襄公十年“晋师伐秦”,两事绝对不同,主位和宾位是不能相互挪动的。动词和宾语的词序在上古前期即已很固定。一般句子总是先动后宾,但疑问句和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却先置于动词(有少数例外),如《诗经·竹竿》“岂不尔思?” ;判断句基本上不用系词,这是先秦语法的又一特点,但同时已经使用“乃”“惟”“为”来联系名词句的主语和表语。到了战国后期,真正的系词“是”就萌芽了,如《吕氏春秋·重言》“管仲曰:此必是已!” 上古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句子的主动与被动,最初基本没有区别。 ;中古汉语的特点;;;所有这些表明,汉语的词类在东汉过渡时期至中古以后,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语法特征,加上词的意义和词的功能的稳固化,于是上古那种词类不分的状态,至此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汉语词类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实词虚化(着),其次是方言的吸收(地),再就是古语词的转化(阿)。;此外,以声调来区别词性,也是中古时期词类分化的又一标志。这种现象也叫“读破法”。这种现象产生???东汉,因为此时,词类已经逐步走向分化。这些可以认为是古人词类观念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平声为名词,去声为动词。 丧——《荀子·礼论》:“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又“万变不乱,贰之则丧也。” 文——《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又《荀子·天论》:“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三)平声或上声为形容词,去声变为动词。 好——《诗经·缁衣》:“缁衣之好兮”又《诗经·彤弓》:“中心好之” ;中古时期的句法和上古时期有四个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一,疑问句和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在上古必先置于动词,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例外。东汉以后,例外发展成为正常规则,终于和一般句子结构一样,变成先动后宾。第二,被动式进一步发展。除了沿用“为……所” 式以外,被字句就是本时期流行起来的新形式。 ;;此外,中古时期由于翻译佛经,还从梵文里传来了一些新的句法。如《金刚经》里第一句是“如是我闻。”意思是“这是我听来的”,但是传统的句法没有这种句子,于是有的译者把它改作“闻如是”,显然是译者有意把它汉化。 ;;在这期间,动词词尾“着”“了”、形容词词尾“的”、副词词尾“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日趋规范统一。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句末语气词“么”“吗”“呢”“呀”,在近代汉语书面语中已经广泛出现,它们通过典范的文学作品(《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推广到全民语言中去,使汉语的书面形式越来越规范了。;近代汉语语法发展表现在句法上的是: (一)在上古,一般宾语(代词宾语除外)没有先行于动词的,这在上边已经提到,中古产生了处置式,宾语可以提前到动词前面了。在近代汉语中提宾句又增加了一种,是用介词和副词联结成一个特殊的结构“连……也”,如“连这句俗话难道也不明白?”(《红楼梦》第三十回)。;(二)在近代文学语言中还可以看出复句的特点,它相比古代汉语有较繁复而精密的结构。 (三)近代汉语的动补结构,在中古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结构助词“得”的后面可以一连带上几个句子,这就使句子的表现力更强化了。;关于近代汉语的有关研究,大家可以参看《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文献: 1.《汉语语法史概要》 潘允中 著 中州书画社 1982年8月第一版 2. 《古汉语纲要》 周秉钧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1年版 3. 《古代汉语语法概要》 程希岚 四平师范中文系出版 4.《古代汉语通论》 蒋礼鸿 任铭善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5. 《古代汉语》 汤可敬 北京出版社 6. 《近代汉语概论》 袁宾 上海教育出版社 7.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