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教程教案.ppt
1.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2.事故灾害:不断发生、总量较大 3.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4.社会安全事件: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不断提高综合预防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二、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 1.公共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初具规模:现行宪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关于公共安全应急的法律规范,为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 2.公共安全管理预案体系已经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06-1-8) 3.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专家组 (二)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共安全意识淡薄: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能力薄弱、公众公共安全意识薄弱 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关于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出台,现有的立法适用的范围较窄或层次比较低,还有许多公共安全建设领域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3.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不统一 4.社会动员能力不足 (三)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城市化的加快,导致各种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 2.社会矛盾积聚 3.公共事业投入不足 4.国际影响 三、国内外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公共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 1.韩国:“小核心、小范围”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系统、决策与协调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及资金保障机制四个部分。 2.芬兰:“生产事故预防国家计划” 有三个层次的行动,国家整体行动、工作场所行动、主管部门行动。 3.日本:国家危机管理机制法律法规系统完备、情报系统严密高效、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危机意识深入民心。 4.英国:整合危机管理机制 由6个环节构成:预期、评估、防止、准备、应对、恢复。 危机应对准备方面:合作、信息分享、风险评估、业务持续管理、危机规划、预警和通报公众、演习、培训等。 危机的应对和恢复方面:铜色操作层(弄清危机性质)、银色策略层(加强部门协调)、金色战略层(成立战略协调组)。 5.美国:“以总统为核心的危机管理机制” 法律体系完备、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建立危机应对网络、建立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分担职责的危机应对运作机制。 (二)国内公共安全管理的积极探索 1.海南省:“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2.北京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3.广东省: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完善居住证制度设计、构建流动人口立体管理模式、增进“一证通”制度活力。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总体思路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贯彻群众路线2.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健全和完善密切群众的各项制度4.厉行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具体路径 1.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理顺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开创服务群众的党建格局。 2.必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从严治政。 3.必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第六章 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 一、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况 (一)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也被称为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或公共财物,它是一个与私人服务相对应的概念;既包括政府直接为社会提供劳务或产品,也包括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相城乡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 (二)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基本的社会正义,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公共服务。一是全体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与原则均等,二是全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体相等。均等化并不是强调所有居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公共服务,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人群间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