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_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苏联解体.ppt

专题三_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苏联解体.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苏联解体 专题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苏联解体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固化 三、苏联解体过程和原因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一、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 的初步探索 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前进。 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列宁本来拟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 1918年3月,英、法、日等14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新建立的苏维埃别无出路,迅速建立战时体制,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具体措施: 实行余粮征集制 实行广泛地工业国有化 工业管理集中制,动员全部工业为前线服务 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 经济关系实物化; 实行劳动义务制 从应急政策逐步转变为 建设社会主义的捷径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少做法都是为了战争需要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由于急于求成,苏共把它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捷径,由此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原因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观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原因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环境中大显身手,不仅保证了红军给养,而且建立了工农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有力领导,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和生活制度。 苏共认为: 既然使用非常措施能够取得战争胜利,捍卫苏维埃政权;也能继续使用这些非常措施,快速地建设社会主义。 军事共产主义对后来苏联模式的形成及改革的历程,都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性: 第一、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不能持久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脱离了农民的要求。余粮收集制在战时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持。但长久来看,忽略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列宁:直接过渡是“干了蠢事!” “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的多,危险的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 ——列宁1921年4月《论粮食税》 2、转向新经济政策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经济危机: 1920年春天,国内战争结束。国内陷入经济危机: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危机;城乡之间的交换完全中断。 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20年工业产量仅相当于1913年的1/7。大量工人逃往乡下糊口谋生。 政治危机: 1920年低——1921年春天,各地普遍爆发了农民暴动。 西伯利亚农民暴动规模最大,人数6万人,时间长达三个星期之久,占领两个大的城市,切断了西伯利亚铁路一些路段。 喀朗斯塔水兵暴动 1921年2月28日,喀朗斯塔水兵暴动。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 此时正值俄共十大召开之际,代表大会被迫休会,出动6万红军,在3月18日平息了兵变!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16日,俄共十大一致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1921年2月8日,列宁经过大量调查,写下《农民问题提纲初稿》,提出应满足农民的愿望。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特征 实质: 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 列宁语: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1922年10月列宁回答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时讲话。 四大特征: 1、以市场为取向 2、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租借制、租让制、合作制等) 3、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4、改革过渡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固化 1924年,列宁因中风病故(54岁)。此后,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逐步停止实行。 1929年后,逐渐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 1、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及争论 (焦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争论(1925——1926) 托洛茨基(1879—1940)的观点: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限制和消灭私有经济,新经济政策是一种退却;加速工业化;对外开放;发展党内民主,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党脱离群众。 斯大林主张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1925年1月给与托洛茨基党内警告,解除了托的职务(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