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doc

“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

]“三老”关于作文教学的四点共识 ——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笔记之一 近日,重读了一遍《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其中,又有意比较了一下他们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论述,结果发现:在很多方面,他们都“英雄所见略同”。 一、在作文命题上: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出一个题目,叫学生照题目的意思写成一篇文章,这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现在仍然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乃至主要的方式。”对此,张志公先生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如果运用得当,对于锻炼学生的构思和想象能力有一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包含着相当严重的毛病。第一,老师所命之题,学生不一定有话说,那就得没话找话,硬‘做’文章。……第二,即使出的题目还平实,不怎么难为人,仍旧有问题,那就是:要求学生无对象、无目的的写文章。……”“以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这么说:传统的命题作文的办法,如果运用得不当,里边就有很坏的东西: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的问题”时,以质疑形式表达了他的观点:“现在的一般过程是(一)教师命题,(二)学生作文,(三)教师批改。是不是还可以在这中间插进一些别的活动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教法既然吃力而不讨好,就该打破框框,另外想想办法——包括改进命题作文的办法。”(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 叶圣陶先生也一直认为:“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他曾经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叶老还继续谈到:“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笔者感言:命题作文,只是作文的命题方式之一,而绝对不是唯—;近年来,在改进命题作文的办法上,已有不少新的尝试与倡导;但是,整体上力度不够,有些新方式又产生了新偏差;叶老倡导的“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以致逐步地“以日记,以笔记取代命题作文”,未尝不可一试。 二、在作文批改上:无须精批细改,提倡重点讲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自改能力。 谈起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尤其是对所谓的“精批细改”,叶老几乎是予以全盘否定:“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显然,叶老是不赞成这种“徒劳无功”的循环的,他认为:应该“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与叶圣陶先生观点相类似,吕叔湘先生也曾这样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怎么办呢?吕老也谈到了“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一问题,他说:“批改当然是教师的任务,但是有时候也可以选一篇印发给全班,试试集体评改。”另外,对于教师的批改,除了错别字是学生一看就知道以外,别的就不一定都是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对此,吕老建议:“最好是能够在班上当面讲讲。当然,一班学生常在五十上下,不可能个个都讲,只能挑选几篇作典型。好在学生作文的毛病很多是共同的,讲一两篇也就能使全班得益。这样做,当然得在那几篇上多花点工夫,不过其余各篇就可以比较从简,总算起来还可能少用些时间。” 对于要不要“精批细改”这个有争论的问题,张志公先生不止一次地发表过他的意见,主要是:“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