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SAR技术在煤矿区沉陷监测中应用.docVIP

D-InSAR技术在煤矿区沉陷监测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InSAR技术在煤矿区沉陷监测中应用

D-InSAR技术在煤矿区沉陷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D-InSAR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微波遥感技术,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覆盖面广、高度自动化和高精度监测地表变形的能力,已成为具有很大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详细推导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InSAR) 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矿区沉陷监测中的问题,并结合新技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而使D-InSAR技术可以对煤矿区地面沉陷得到更有效的监测。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开采沉陷;监测      0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开采大国,煤炭资源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形变,不仅对地表的建筑物、道路、农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影响了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及时、准确地监测矿区地面沉陷及其发展过程是煤矿区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可以高精度监测地表的微小地形变化[2],是水准测量和 GPS 测量的有效补充,将其应用到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当中,可以对地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自动化、全天候、连续空间覆盖的监测。由此可见,应用 D-InSAR 技术进行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将是今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发展的趋势。   1. D-InSAR技术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   D-InSAR技术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的一项技术。图1是差分干涉测量的成像几何示意图。假设A1和A2是第一次干涉处理时的卫星成像天线,P点地表未发生形变,则其获得的是不包含地形形变的干涉相位,称其为干涉纹图1; A1和A2′是第2 次干涉处理时的卫星成像天线,且在A2′成像前,地表P点出现了微量形变 ,其获得的是包含了地形形变相位和其他相位的干涉相位,称其为干涉纹图2;可利用干涉纹图1和干涉纹图2干涉相位之差来获取反映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移动的形变相位 。   在地表未发生形变前,点P对应的干涉相位为:       (1)    为地表未发生形变的干涉相位。在地表发生形变后,点P沿雷达视线向移动 后获取的干涉相位为:      (2)    为地表发生形变后的干涉相位。   由视线向形变量 引起的相位为:      (3)   式中, 为形变量引起的干涉相位。   (3)式右边的各量可由干涉纹图的相位和轨道参数计算得到,进而可确定图像每点的视线向形变量 。求出斜距向形变量后,便可通过分解得到水平形变量和垂直形变量。   2.D-InSAR在矿区沉陷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1 存在的问题   D-InSAR 技术应用在矿区地面沉陷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由于航天 SAR 传感器的发展及 D-InSAR 技术和矿区地面沉陷灾害本身的特点,使得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D-InSAR技术失相关   天气情况、地面植被的覆盖、农田季节性变化等都会造成时间失相关及大气相位延迟会严重影响差分干涉测量的精度。由于基线长度、轨道轻微不平行、地面沉陷过快、以及在连续获取数据期间发生的地面沉陷过多等都会导致相位的失相关问题。   (2)相位解缠误差   相位解缠误差主要发生在相位梯度过大的边坡陡坎区,这些区域相位的不连续性很强。从不同起始点经过不同积分路径进行相位累计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这就直接降低了解缠的计算精度,甚至存在错误。   (3)煤矿区开采沉陷的特殊情况   在煤矿区,有可能几天之内(小于雷达的重返周期)出现巨大的塌陷,造成矿区地表情况完全变化,在雷达影像上会引起极大的失相干,以及在我国许多塌陷地、塌陷坑有大面积的积水存在,造成这些区域雷达信号没有回波。   2.2 解决方案的探讨   随着 D-InSAR 技术与数字处理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它先进的地球探测技术与 D-InSAR 技术的结合,将使 D-InSAR 技术本身在矿区地面沉陷监测中的不足将得到解决。   (1)永久散射体 PS(Permanent Scatterers)技术   PS 技术是从一组时间序列的 SAR 图像中选取那些保持高相干性的点作为 PS点(如人工建筑、岩石等),他们的雷达反射强度及相位信号在长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基本不会随时间而变化,保持了数据的相干性,进而获取煤矿区精确的地表形变和DEM 信息。这就是Ferretti与Prati等[5].提出的“永久散射体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 Technique),简称PS技术,这些相位稳定的点简称PS点。PS技术避免了时间去相关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