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忠恕之道及其对个人道德修养借鉴意义.docVIP

《论语》忠恕之道及其对个人道德修养借鉴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忠恕之道及其对个人道德修养借鉴意义

《论语》忠恕之道及其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借鉴意义   摘要:“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实现“仁”的两种基本方式和道德境界,对当前所进行的个人道德修养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Abstract: Doctrine of loyalness and forgiveness are two precious values in Confucius benevolence thinking, One who want to build himself should build others firstly, to achieve one’s goal should help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goal in advance, One who don’t pursue by himself should not give to others, these are two basic ways and moral realm fulfilling benevolence, and are of guiding meaning and reference sense to the current moral training.   关键字: 论语 忠恕之道 道德修养 借鉴意义   Key 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doctrine of loyalness and forgiveness, moral training, reference sense   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修养资源。结合时代要求对此进行理论挖掘、继承,有利于推动个人道德修养建设,形成优秀道德品质。   一、“忠、恕”的本义探讨   什么是“忠、恕”?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忠,敬也,从心中声;恕,仁也,从心如声。”忠指为人做事竭尽全力。恕就是仁,就是“如心”。也就是己心如人心,或人心如己心。朱熹将“忠、恕”理解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1]在论语中,孔子论“忠”有多层意思,既可以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如“臣事君以忠”[2]亦可以是在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3]所以邢?《论语正义》说“忠谓尽中心也”,朱熹也说“尽己之谓忠”,总而言之,“忠、恕”的实质分别是竭尽全力与推己及人。焦循引《周官?大司徒注》:“忠,言以中心”,引贾谊《新书?道术》:“以己量人之谓恕”。焦氏指出:“己立己达谓之忠,立人达人谓之恕。”由此看来,“忠”和“恕”的区别是:“忠”是自己内心中一种对人对事的真诚态度,以及由此态度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做事的行为。“恕”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度别人的心,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不周或不妥之处。   ???、孔子”忠恕之道”的内涵   《论语》记载,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4]“忠”就是尽己之心,积极为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要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忠恕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中,是以“行仁之方”的形式提出来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行仁之方也”。[6]“仁”是孔子及其儒学精神的核心,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之境。何以行仁,何以践仁?孔子的回答是“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7]后儒也将”忠恕之道”称为“挈矩之道” 相似的论述还有“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8]如果人人都自觉地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那就不会有怨恨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的局面。《大学》有“?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9]所谓“所恶于”上、下、前、后等等,就是“己所不欲”;所谓“毋以使下”等等,就是“勿施于人”。由此可见,“?矩之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具体说来,孔子的“忠恕之道”的内涵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身处地”的道德思维方式。所谓设身处地是指一个待人处事能够推己及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替别人着想,从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把自己融会在他人的处境中去看待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忠恕之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中庸》中相似的论述“施诸己不愿,亦勿施于人”,说的就是以自身的感受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