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新村保护模式与方法研究.docVIP

上海市曹杨新村保护模式与方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曹杨新村保护模式与方法研究

上海市曹杨新村的保护模式与方法研究   摘要:工人新村作为建国时期上海城市风貌的典型代表,是一段需要展现给后世的真实风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但保护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地块内部的居住建筑随着年代推移,物质老化,室内功能布局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的居住功能需求,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性,新村的居民,大多为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没法通过市场途径改善居住条件,寄希望于政府拆迁能给他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但曹杨新村作为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又是那一段历史的象征,可谓两难。   关键词: 曹杨新村 保护 方式 青年公寓      本研究运用现场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来考察曹杨新村的空间环境、建筑质量、居民年龄结构、保护方式,试图以最小的成本、对原住民最小的干扰,使保护工人新村得到完整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精神的双重保护,使城市历史得到延续。   1.工人新村概况及研究意义   1.1 工人新村的历史及概况   工人新村的过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第一批工人新村建设兴起于建国初期,1951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从苏联引入“工人新村”理念,以期解决上海三百万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位于上海西北部的曹杨新村捷足先登,仅花7个月时间,便以大跃进速度完成了第一期工程。陆阿狗、杨富珍、裔式娟等百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告别了搁楼和草棚,欢天喜地的入迁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而作为“翻身当家作主”的伟大标志,曹杨新村竣工当年便开始“接待外宾”的工作,成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外事旅游点”,待扮演着“工人阶级客厅”的角色,并且至今仍是上海旅游路线上的一道隽永的政治风景。   1.2 工人新村保护研究的意义   2008年10月,上海市政府将曹杨一村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工人新村在今天的上海几乎都是一片萧瑟破落的景象,和它旁边的新建小区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村里居民则多为老年人、租房大学生、创业者、小业主、手工业者、务工民工者。   然而在并不久远的上个世纪50~80年代,工人新村曾称雄上海,它满足了数百万“工人阶级”的住房要求,在上海城市空间中一??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就像20~30年代的石库门时代一样,是上海这一时代城市风貌的代表。工人新村至今在上海的城市空间上仍然占据着大片的用地。   工人新村的保护,是必要的,也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和意义。   2.新村保护方法的探讨   模式一:“博物馆”模式   像中共一大遗址、宋庆龄故居、孙中山故居、蔡元培故居这样的历史遗迹经过一定的修缮,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其原貌的情况下,作为历史文物被保存下来,供人们参观,缅怀历史,缅怀伟人,我们称这样的保护模式为“博物馆”模式。   优点:可以完整地保护建筑风貌,并且能做为保护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展示空间。   弊端:适用于小规模保护,不适用于大面积社区的保护。   模式二:“新天地”模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一大批石库门里弄建筑群,它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被很多建筑学专家认为是上海近代历史的文化地标。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风光的石库门早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本世纪初,上海“新天地”的出现改变了它原先的居住功能。虽然,当年的砖墙、屋瓦还在,外观依然,但是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商业经营价值,百年的石库门旧城区,俨然是一片充满商业生命力的新天地。   优点:有商业资金介入,保证保护资金来源。   弊端:没有保护其原有功能和社会结构。   模式三:“牛棚书院”模式   香港牛棚书院的前身是动物检疫站,建于1908年,牲畜在未运往屠房前,会在这儿接受检疫,于1992年停止使用。香港政府出资把它收回,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将其变成了文化活动中心。2002年,原驻扎在北角油街的一群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团体迁入,成立工作室、画廊、艺团办公室,牛棚书院成为香港地图的一个另类地标:一方面带上了很多政府和文化社群的既有关系写照;另一方面,建筑物古朴的外形,古旧的身份,更令它充满历史特色。   优点:公益性质的定位符合曹杨一村作为福利时代居住产品的历史定位。   弊端:不适合居住建筑的改造。   模式四:“廉租屋”模式   所谓廉租屋(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这样的模式在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经验。1999年4月建设部出台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将廉租房的来源归纳为出资新建、出资购置、公房腾退、社会捐赠等5种方式。之后很多城市进行了试点,但效果并不明显。   优点:既可以保存建筑原有结构风貌,又能再现建筑本身曾担当的社会保障功能。   弊端:原住民是否要搬迁?搬迁成本谁来承担?修缮后的房屋其租赁对象如何界定?   3.曹杨新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