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评价.docVIP

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评价

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评价   摘要:文章通过对七坡分场尾巨桉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幼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生长量调查,通过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尾巨桉;植苗更新;萌芽更新;植物多样性;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24-2   0 前言   桉树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和少数几个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岛屿,其为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共有945个种和变种[1]。我国最早引种是 1890年,正式大规模和系统地开展引种试验和推广栽培始于 20世纪50年代的雷州半岛川。当前,人们对桉树的经营方式为:一代林砍伐后,常常以萌芽方式更新林地。本研究以尾巨桉为代表,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尾巨桉萌芽更新幼林与植苗更新幼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经过砍伐遭破坏,在萌芽更新后林下植物多样性与植苗更新的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目的是研究桉树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从而给桉树人工林的长期可持续经营以及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2]。   1 林场状况   研究的七坡林场属热带北缘季雨林区域,地处盆地的北缘,地貌主要为丘陵和山丘构成,丘陵占全场总面积大约55.5%;山丘大约占38.7%。该分场主要坡向为南坡,其坡度一般为20o-30o。调查测定林分位于某高林场平甫分场12林班, 林地地处丘陵,土壤为砂页岩发育成的红壤,肥力适中。   萌芽更新幼林为2007年11-12月主伐1.4年生尾巨桉林分后,由树桩萌芽条保留1-2株而成的幼林,于2008年4月在伐根的上半部挖环形沟施追肥1次,其有效成份为: K为100?/hm2、P为150?/hm2及N为200?/hm2。调查时幼林的株间己经郁闭而行间尚未郁闭,林木现有密度为1422株/hm2。   植苗更新为2008年2月人工种植的尾巨桉无性系幼林。穴垦方式整地,株行距为l.5m×4.0m,造林时施基肥0.5k/株,造林3个月后施追肥,其有效成份为:K为100?/hm2、P为150?/hm2和N为?/hm2。调查时幼林的株间仅有少部分郁闭,行间尚未郁闭,林木现有密度为1581株/hm2。   2 研究方法分析   2.1 样地设计   应用标准样地法进行测定比较,选择土壤类型或地形地貌等相同或相近,每个样地的面积为600m2(20m×30m)。方法是:彼此相连,即两坡夹一小沟的尾巨桉第1代萌芽更新幼林和第2代植苗更新幼林设计研究样地,且每种林分按海拔和坡位的差异各设置3个重复样地,各样地的立地概况见表l。   2.2 林下植物多样性调查统计   在各样地为了进行全面调查,再从每个样方中选取面积为5m×5m的一块小样方,可靠得 6个样方,主要实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每种植物的个体数、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2.3 林木生长量调查   每个样地按各部分面积为100m2(10m×10m),都沿等高线分为上下,每部分再按左、中、右三等分,最后得到6个调查样方。方法:实测调查样方内各林木的胸径和树高,同时按“蓄积量=单株平均立木材积×林分保留株数”二元材积法求算蓄积量,如下运用单株材积计算公式:V=0.0000628767×H0.96436×D1.821621   其中:H为树高(m);D为胸径(cm);Ⅴ为单株材积(m3)。   3 结果分析   3.1 林分生长量比较   表2 尾巨桉萌芽更新幼林与植苗更新幼林乔木特征比较      主要是通过比较两者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各项数据经处理后得出(表2),分析可知所调查的样地中尾巨桉第一代萌芽幼林总株数是256;第二代植苗更新幼林总株数是302。分析两者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可发现第一代萌芽幼林都要大于第二代植苗更新幼林。分析也表明在两种林分中,萌芽幼林生长情况要好于植苗更新及株与株之间差异性要小。此外,研究也表明在相同的气候、母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且施肥都均为: K为100?/hm2、P为150?/hm2及N为200?/hm2的林分上种植的密度会对林木的生长有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密度下蓄积量有差异,总的来说密度大,蓄积量也大。研究中发现:从两林分来看密度小与一定范围时,蓄积量是随密度增大而增大的;不过若达到最大时, 蓄积量会随密度的增大而有所减小。因此,在此建议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以提高每公顷蓄积量。从计算中,也表明植苗更新蓄积量随密度变化比较大,总之更新方式是影响蓄积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也对蓄积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3.2 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统计   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种类组成,而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也要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