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IT产业合作利基取向变化及模式选择研究.docVIP

两岸IT产业合作利基取向变化及模式选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IT产业合作利基取向变化及模式选择研究

两岸IT产业合作的利基取向变化及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目前,台湾的IT产业正处于结构升级阶段,而大陆的IT产业进入到了快速成长期。随着两岸经济实力相对变化以及大陆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两岸Ⅱ产业合作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利基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为两岸IT产业更深层次的整合带来了契机。从IT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台湾IT产业仍具有技术和资本的优势,而大陆则具有资源、市场方面的优势;就未来两岸IT产业的合作模式来看,应转变现有的分工发展模式,从ODM模式入手,不断完善产业链的融合,从而最终达到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两岸合作;IT产业;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4-0029-03   [作者简介]罗秀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港澳台产业经济: 孙凯,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山东青岛266002)      一、引言      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对大陆的投资明显加快,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汽车、石化等配套性强的企业在大陆兴办的数量急剧增加。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00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的岛外产值已首次超过岛内,其中38.54%的产值为大陆台资企业所提供。   从两岸IT产业合作的特点来看,在过去的20年中,两岸IT产业合作呈现自发性、单向性的基本特征。大多数大陆的企业并不具有能够在台湾激烈竞争下得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而台湾岛内本身的产业布局以及过高的生产成本也并不适合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且导致台资企业以资源为导向的对外投资,因此,IT产业的合作是以台湾对大陆FDI为主要手段的。      然而,随着大陆IT产业聚集的发展,两岸IT产业的合作基础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面对不断崛起的大陆市场,台湾IT厂商无法单纯地将大陆视为廉价劳动力的提供方,而更多地考虑产品的近地行销;另一方面,大陆在不断接收台资FDI的过程中通过溢出效应与学习效应,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且大陆方面研发基础极好。两岸IT产???合作基础的逐渐变迁,必将导致新的合作模式产生。就此意义上讲,本文所作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的。      二、两岸IT产业合作的利基取向变化      1 两岸IT产业研发环节的利基取向变化。最早的两岸IT产业分工是以垂直分工模式为合作利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岛内本身形成了高度精细的垂直分工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在台湾与大陆的广泛交流中被完全复制进了大陆的生产模式中。由于大陆有着比台湾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禀赋,因此在整个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型的细化产业最先进入大陆,而这一部分产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台商在大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专业性的大批量的生产各种零部件和元器件,随后与留在台湾本土的产业链融合,形成了扩散的网络型产业链,而大陆与台湾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垂直化分工的产业形态(见表1)。   然而,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两岸IT产业的分工呈现出利基点的前移,大陆的分工基础从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升级至研发成本优势,而台湾的利基则由研发中心提升至“开发测试平台”(test bed)。两岸研发优势的变迁,从台资企业方面来讲,虽然在对外移植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岛内的研发部分,在大陆的研发只属于低级部分。然而,随着岛内产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台商认识到台湾在技术研究的基础远不及大陆,尤其是人力资源优势方面。因此,一些台湾企业与大陆高科技研究单位和科技企业合作,如台湾华邦电子和中国科学院的凯思集团合作等。而从大陆来看,大陆的科研体系传统上重基础研究,轻往往采取“母鸡带小鸡”式的进入方式,即由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携一定量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一起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产业链完全移入大陆。以台湾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为例。从芯片开始一直到计算机的配件包括机箱、鼠标、键盘,台商将整个计算机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完全移入了大陆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整个计算机产品的生产完全由台资厂商完成,与大陆本土企业的融合性不高,两岸IT产业生产的利基完全建立在资源的利用与被利用基础之上。   随着大陆三大经济圈的飞速发展,大陆本身的IT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部分地区也呈现出了集群效应。并且,这种集群效应本身具有磁石效应,对台商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改变了部分台商的投资区位选择。此外,原料与零组件供应日益当地化等生产层面的融合得到显现。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陆台商生产所需组件、半成品由台湾供货已从1992年的54.7%降至39.3%,且当地供货之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见表3)。两岸IT产业生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