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须警惕外国银行巨大陷阱.docVIP

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须警惕外国银行巨大陷阱.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须警惕外国银行巨大陷阱

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须警惕外国银行的巨大陷阱      2004年11月,历时一年多的中国首笔不良资产拍卖纠纷尘埃落定,世界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被宣告败诉。该项不良资产交易涉及华融2001年首次拍卖的108亿不良资产包。胜诉方――KTH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都以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亲身经历撰文,专供本刊发表。   2006年,按WTO的进程表,我国就必须向世界全面开放我们的银行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开放?我们应该不应该具备一点必要的警惕?   我们不得不注意这么一个现象:今天银行改革的大型研讨会的主要赞助者都是美国公司。美国财政部还专门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新设了一个副大使级的官员,其职能就是监督和影响中国的金融改革政策。这一职务的内定人选本来是一位叫蓝德彰(Jack Langlois)的中国通。后来因考虑到蓝德彰已经担任了中国两家银行的独立董事,并已经以摩根士丹利银行家的身份活跃于中国政府各部门,一旦身份变成官员,作用反到会被减弱,才另择人选。   中国的银行业会被美国控制吗?      外国银行的美丽童话      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银行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只有提高我国银行的贷款质量,才能在国际化的银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贷款质量的保证除了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外,最重要的是要靠银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客户信息和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每一个银行内部的坏帐信息显然都是该银行付出了巨大的“学费”才得到的。   不管一个银行在世界其它国家有多成功,它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与中国的银行竞争,不管它在风险管理、产品开发、市场服务等方面有多少优势,它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掌握客户信息。没有客户信息,它就没有开发新产品的原材料;没有客户信息,它就无法在并购国内银行时准确地对中国的银行的资产定价。   正是这些第一手的客户信息,特别是有问题的客户信息,筑成了我国银行业防守外来竞争的最后一道防线。世界强国的大银行家们更是深知这一点。它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打破这一防线呢?   当中国政府刚刚注意到大量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体系的薄弱环节时,美国的投资银行家们就蜂拥而至。中国从没有过一个行业吸引过全世界所有的知名银行。它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举办各种论坛和学术讨论。中心主题只有一个:中国的银行体系内大量的不良资产今天就必须卖掉,而买主就是这些外国投资银行自己。   他们制造的对不良资产的恐惧情绪很快令市场紧张起来。与此同时,为了掌握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以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美国银行编造一个又一个的“童话”:   一方面,它们的银行管理如此之好,几乎没有不良资产(或不良资产率在2%以下),另一方面,它们又有丰厚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一方面,它们告诉我们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它们付给我们的买价却不到我们资产面值的10%,甚至更低;   一方面,它们承诺在买到资产后,可以对资产追加投资使资产升值,另一方面,等买到资产后,外国银行从没有对买到的不良资产追加过一分钱的投资。   它们把‘买’来的不良资产全部都交给当地的中国人处置,而自己则忙于收集中国银行的经济情报。      不可照搬的国际经验      实际上,国际经验并没有他们渲染的那样神秘。在西方国家,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是暂时的现象,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在这些国家就从没有形成过一个长期专门的行业。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多的不良资产来维持一个处置行业的存在。   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处置过不良资产的公司到90年代初就基本上都已不复存在或改行做对冲基金了。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所谓不良资产投资,都是它们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兼做的。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动作快的投资机构迅速向它们的客户募集资金,到日本、韩国收购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新的不良债权。对日本、韩国政府来说,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赶快把不良债权从银行剥离,经济才有可能复苏。至于剥离带来的损失,远没有及时剥离重要。   由于经济危机之前,各国都没有专门处置不良债权的机构,经济危机又来得突然,本国的投资机构都刚刚受到过创伤,自己的问题还来不及处理,自然没有能力抓住这新的商业机会,于是那些国际投资银行就变成了这些不良债权的唯一接盘者。当本国经济开始复苏,本国民间的财力开始注意到这一赚钱的商机时,银行的不良债权也被卖得差不多了,民间企业家们只好做外国投行的下家,所以最后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还都是本国人。外国投资银行只是中间???了一手,赚取其中的巨额差价。赚完钱后,连本带息撤出这个国家。一般从钱入到钱出不超过两年时间。等当地政府和民间企业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韩国政府为处理银行不良债务专门成立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叫KAMCO。由于韩国的问题是典型的经济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