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ocVIP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IIT)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个产业的商品。这里对于同一产业的界定,通常是指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为标准进行计量。纵观世界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不但在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处于上升态势,是一国较高经济水平和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相继发表了大量关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论文与著作,较好地说明了这些完全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因素用来解释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构成了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此后20多年,西方许多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多采用跨行业分析的方法,对可能影响一国产业内贸易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一般而言,对一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产业规模,产品多样化程度,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国外投资,贸易壁垒等方面。如,Caves Richard(1981) 研究了工业化国家市场结构和产业内贸易的关系。Loertsecher 和Wolter (1980), Bergstrand (1983) 对OECD国家国内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Lee, H.和Lee, Y.(1993)研究了韩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Greenaway, Hine和 Milner(1995) 对英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行业分析。Don P. Clark(1998) 对美国1980、1984和1980年334个产业作出了跨产业的回归分析,分析了13个自变量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但是,由于代理变量的选择和各国具体情况的差异,这些研究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与理论研究结果背道而驰。   相比西方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一方面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相对西方发展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数据统计资料的不足有关。但是,近几年中,有些学者已经开始对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研究。徐娅玮(2001)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成因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马剑飞、朱红磊和许罗丹(2002)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1999和200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加权回归,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陈迅、李维、王珍(2004)对于1999到2001三年的部分行业进行了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廖长友(2004)年对1981到2002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做出了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      二、计量模型和代理变量的选择      由于我国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将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产业划分作为产业划分的依据,而非SITC的分类标准。我们将《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的进出口商品情况按行业分类,统计出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然后采用跨部门的横截面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做出经验研究。   代理变量的选择:   G-L指标是1975年格鲁拜尔和劳埃德(Grubel and Lloyd)创建的一个用以衡量产业内贸易大小的最常用的指标,本文也使用其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大小。其具体计量方法如式(3.1):      其中, 和 分别表示某国 产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是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 越接近0,该国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前人的经验研究,我们将考察以下几个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规模经济(SE)。简单地说,规模经济即指产出的增加超过投入的增加,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难量化,加之由于规模经济理论上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这很难用指标来进行区分,所以尽管国内外经济学界对于规模经济的衡量指标的选取很多,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采用每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与每个行业的企业总数之比作为规模经济的衡量指标 。该数值越大,则该行业的规模经济越显著,所对应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就应该越高,所以预计该变量符号为正。   产品差异(Dif)。产品差异反映产品多样化程度,本文中按海关进出口商品征税的分类目录中的商品数目来计算。由于产品多样化会增加产业内贸易的机会,所以预计该变量符号为正。   市场结构(CR)。对市场力量最权威的衡量指标是勒纳指数,即四个最大企业销售额占整个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但由于中国数据的限制,我们采用大中型企业销售额占整个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市场结构的代理变量。该数值越大,则对应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