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制度成因分析.docVIP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制度成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制度成因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的制度成因分析   摘要:从有效需求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农村金融供给运行机制、农村金融供给体制及农村金融供给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均衡,而中国农村金融供求均衡的实现需要在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配合下诱发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需求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91-02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符合贷款条件的有效贷款需求 [1]。现阶段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二元金融结构”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而这一供需矛盾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现阶段的“二元金融结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形成有其机制、体制及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供给运行机制导致需求不足   (一)农村资金的“离农倾向”   数据及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在1979―2000 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净收入流出量高达10 334 亿元; 在农村层面, 在1978 ―2000 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农村资金净流出量为613 112 亿元 [2];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国有正式金融机构日益商业化,在降低不良资产率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大规模收缩战线、压缩基层经营机构、上收信贷管理权限等措施, 造成县域金融机构的萎缩, 直接导致县域资金的外流。而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后通过购买国债、存放同业或贷款给城市客户使资金流向城市,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产品收购资金实行封闭管理,正规金融机构都收缩了农村市场业务,而把资金流向收益相对较高和稳定的城市。由于乡镇基层监管乏力以及银监会方面对封闭资金的监管关系还未理顺,资金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资金外流无疑将影响当地金融机构授信可用资金规模,进而导致金融供给能力的不足也进一步强化了“贷款难”的心理预期。   (二)正规金融缺位,非正规金融体制外生存对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的抑制   1.政策性银行没有发挥好对农业投入的对口支援作用。虽然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但一??没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与作用。一是业务单一,功能缺位明显。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市场化筹资能力差,很难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低成本、大金额、长期性资金。三是目前仍有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分散在其他银行,不利于农业政策性资金的统筹与运用,降低了其效率和效益。   2.农信社贷款的用途、额度与农民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农信社的农户贷款方式、条件与农村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农户的资金需求量大,农信社融资力量小。农信社对不同的贷款主体实施不同的贷款配给标准。在授信过程中,农户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使得高收入农户可以获得较多的贷款数量,而对于低收入农户,如果可以从信用社获得贷款,其贷款的数额往往较低,仅是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数额。所以,对于低收入农户, 小额贷款只能帮助他们维持生计,难以帮助他们走向富裕。同时存在着因“惜贷”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低的普遍现象,农村金融机构(下以某农信社为例)存在大量的“存贷差”(如下表)。   某镇近年来存贷款规模   从表中我们看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不合理的“存贷差”现象日益严重,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乃至浪费。一方面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进行中,我们的农村各类主体需要发展资金及金融服务,由于金融供给的原因难以满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大量资金为”死钱”,没能被合理地用于投资。金融体系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未能得以很好体现。   3.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的诱导机制缺乏带来的需求不足。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的诱导机制缺乏,欠缺对金融需求主体能力的培育及提升。现存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多受制于国家及政府政策,金融供给的提供有很大的被动性。金融机构商业化及相互趋同的发展思路导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缺位,使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4.民间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抑制。民间金融的发展合理但不合规,盛行于民间的“地下钱庄”、“轮会”、“抬会”等民间机构及组织从法律层面上不难判断其违法性,但在金融经济发展落后的广大农村,在众多农户、农村企业“贷款难”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活力的缺乏和实力不足, 趋利性以及独特的交易、契约机制和信息不对称为“非正规金融”的体制外生存提供了合理性。与银行贷款相比,民间借贷具有借款额度和期限灵活、手续简便、成本低、不需要抵押担保等优势 。相当数量的农户和农村微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