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docVIP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   摘 要: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实施的均衡 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 局。步入21世纪后,实施的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中国区域经 济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可能创造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迅速 演进,东、中、西部协调优化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格局。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均衡发展;政策空间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3)01-0030-04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得失的辨证反思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前的30年,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虽然发生过几次变动,但总体实施 的是高度集权下的从属于国防安全目标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目标侧重于发展落后地区,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从总体上可以称之为以地区间 平衡为目标的内陆地区重点发展战略。   虽然实施内陆地区重点发展战略的思想出发点是正确的,其实施对拓展中国生产力发展空间 ,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改变旧中国地区经济严重不平衡的格局,起到 了积极作用,对全国各地经济,特别是建立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方面,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受制于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和经 济形势,对内地建设要求过急,投入了过多的力量,强调规模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加上 选厂定点的失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和损失。同时,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过分追求工业 生产力的均衡布局的地区投资战略,造成了地区间低水平的工农业结构体系同构和内陆地区 产业关联效应差的历史隐患,使内陆地区在全国大分工的总格局中始终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加固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递减的阶梯格局。另一方 面,这一战略的实施脱离了发展和效率的主题,片面强调了公平目标下地区之间的平衡,并 且促成了国家整体上增长第一战略下重复建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   1?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安排,它是一 种忽视效率和发展的战略。在处理沿海和内地即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关系方面,缺乏科 学的认识,对沿海的地区工业投资重视不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的优势 加快发展,并从而带动内地的发展。相反奠定并形成了我国区域分工的基本格局,形成内 地以能源、原材料生产和重加工为主的经济结构,沿海以轻加工为主的经济结构,并构成了 内地与沿海一定程度的垂直分工。在计划经济下,它回避了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并且在价 格扭曲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利益分配失调。   2?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促进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为减小地区差距, 片面强调了建立地方工业体系,没有更好地发挥地区优势和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 1958年提出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后,各地区工业建设遍地开花,星罗棋布;1970年又提 出要建立工业省,要求各省粮食、油料、轻纺工业、钢铁、民用机械等都要自给,而且层层 下套,从省到县都建立了小而全的工业体系,这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区域观念和区域发展的 经济观念是缺乏的。实际上中国经济总体上在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计划化的增长第一战略 ,本来就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地区平衡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更使 之强化了。   3?经济效益差。加强三线和内地建设符合国家的整体需要,但是建设规模安排过大, 进度要求过急,项目面向备战,重工、军工畸重,脱离现实条件,实施中又严重违反基本建 设的施工程序,加之贯彻山、散、洞方针,工厂钻沟进洞,投产后留有很多后遗症,没 有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时期计划经济的无所不在,使得区域经济管理问题变得比较简单 和不重要,忽视了我国这样一个辽阔大国区域经济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中央与地方的长 期以来的关系中,中央一直占据较主动的地位,通过以集权为主的方式管理区域经济,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是抑制 了地方发展的主动权,忽视了地方合理的经济利益,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当,这些都是有待改革开 放后得以解决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促进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的非均衡战略效果评价      1978年后,我国开始了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与此同时, 解放思想、务实求变、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趋势,中国大陆与美、日 、俄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