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中实物模数.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建筑中实物模数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实物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建筑的实例分析,从城市规划、建筑构件和建筑空间方面分析,研究并总结实物模数对古建筑的影响,以期对现代的建筑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实物模数 城市规划 建筑构件 建筑空间    建筑的原始意义就是为人提供“庇护所”,从古代的天然洞穴、人工穴居到宏大的宫殿,都突出显示了这一功能。现代的建筑已经千姿百态,但都脱离不了这一基本的功能,只不过是从古代的简陋庇护到现代的较为完善的庇护。是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非着意创制形式,更非所谓随意构造。而为人提供服务是其存在的根本,因此建筑要反映出人的尺度,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现代的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是可以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模数的诞生为大规模和大型性的建筑构筑提供了可能。而中国古代的模数采用以实物为模数制,其拥有模数的优点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其结构和空间尺度无不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怀,实物模数的实行对古代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秦同轨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统一轨道,把不同的车辙道路统一为一种尺寸的车辙道路,统一全中国的车轮距离尺寸,使得车能在各地道路上可以通行无阻,这是秦始皇车实行同轨的真正意义。这样全国的辎重车能够在各条道路上自由行走,有助于各地的物资人员的流动,对军事和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中国遂成为统一的象征。统一模数从秦开始逐渐渗入中国的各个层面。   1.城市规划模数制    1)土地模数之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礼#8226;考工记》“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将耕地分为一定面积的田地,中间为水沟,像个井字,将一井分为9个田地,周围的8块田由8户分别耕种,称为私田,其收成由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共同耕种,其收入归领主或贵族所有。每户耕种100亩,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如图1)。这种井田模数的建立使得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能够在低等的生产情况下能够提供有效的供给,使得社会资源与现实资源进行兑换的最大化,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    2)街巷   在西周,《周礼?考工记》中与城市街巷尺度有关的记述如下:“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文中的“涂”就是道路,“经涂”和“纬涂”事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环涂”是环城干道,“野涂”是城外连接其他城市的交通干道。“轨”是马车两个车轮间的宽度。可见以干道可并行马车的数量来确定道路的等级和尺寸,非常的简明实用,并且不浪费空间和材料,这对于古代教育水平不是很高的社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城市生活.   中国古代城市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的闾里制、秦汉及隋唐的里坊制、宋代的厢坊制和元明清时期的里甲制。    1)闾里制   闾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单元,唐代以前施行封闭的里坊制。汉代称之为“闾里”《汉书?食货志》“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 汉长安有160闾里,“室居栉比,门巷修直”。居民区在长安城东北和外郊,160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闾”和郊外的“里”。城中则宫、衙、市、宅杂处。闾里的形式脱胎于农业井田制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社会的基本组织“邑里”,移用于都市,则成为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只是以城市居民取代农业居民。    2)里坊制 厢坊制   里坊制承传于西周时期的闾里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如图2)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每坊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每个坊就是一个居住单元,坊中有寺庙,寺庙中还有的建有佛塔,寺庙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又是每个坊中的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居民可以娱乐消遣、农业生产,同时寺庙中进行绿化形成中国的寺庙园林,每个坊中又有井,井是人们聚集生活的场所,水井的作用也正好辐射到坊的每一处,按长安最大的枋东西宽955米,南北长808米计算,人们的最大生活必要距离也就在500~600米,是一个人步行的适宜距离,非常快速高效。因此可以说“坊”作为古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