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战略演变与前瞻.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战略演变与前瞻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前瞻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各30年左右的发展阶段,中国区域工业发展的战略截然不同,实现的发展效率也存在极大的差别。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带有传统体制的强烈印迹。战略方向摇摆不定、战略决策权高度集中等问题,使中国的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迈出了巨大步伐,为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好的条件。学术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结论,也为形成合理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打下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环境与背景下,应该实施科学调控下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工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地区工业;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不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01-08?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的发展轨迹,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域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60年的工业增长,也不免带有强烈的地区烙印。在两个相近的历史时间段里,选择传统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式发展还是开放式发展、理性的区域发展战略还是非理性的区域发展战略,都会出现不同的地区发展绩效,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工业化质量和水平。      1.改革开放前的地区工业发展格局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家面临的工业发展格局是寡而不均。经由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本来薄弱的工业基础一直没有恢复。同时,主要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以占全国12%的土地集中了工业产出的70%以上。这种不平衡分布显然不符合依赖工农支持、追求“均贫富”的执政党的施政愿望。1950年8月的中财委会议上就提出,应“改变工业生产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倾向”。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私营资本国有化、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并逐步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工业布局上,“一五”时期实施了苏联参与援建“156”项重点项目,主要立足于推动内地工业基地的建设。除了四项没有实施、两项重复计算外,其余150项主要由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都在“一五”期间实施。在区域分布上,按照有关方面的统计,绝大多数项目都分布在内地,见表1,其中,陕???、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南、吉林六省实施的项目多达105项,占70%。       “一五”时期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分布在偏重于北方的内地大中城市,较好地利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工人,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以至于后来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区域工业发展思路批评居少,肯定者多。但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1]中,对沿海地区工业基础没有得到利用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过去朝鲜还在打仗,国际形势还很紧张,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这样,如果还不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那就不对了”。“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事实上,这一期间,沿海安排的原材料项目、配套项目都很少,增长潜力没有得到发挥。1952-1957年,全国工业平均增长15.5%,内地为17.8%,沿海为14.4%[2]。    “二五”时期,国家工业布局的重点依然着眼于内地,并扩建和新建内地的一些钢铁基地。在此期间,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协作区,提出各经济区形成具有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在具体措施上,下放了工业布局的决策权,鼓励大办地方工业,要“遍地开花”地推进工业化,不顾一切地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实现工业的大跃进。这一时期,在大炼钢铁的政策支持下,所谓“五小企业”(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化肥、小水泥)一哄而起,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1958年1-8月,全国共建成冶炼生铁的小高炉、土高炉24万座;9月份,建成的小高炉、土高炉达到60万座[3]。“二五”时期,全国各地建设的工业基地数以万计,不仅工业规模超过国家财力支持,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环境,滥用了资源,带来了工业布局的低效率,引起后来国民经济的大幅度调整。    “三五”以后的区域工业发展战略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越战发生、中印边境矛盾存在、中苏关系恶化等背景下,毛泽东开始思考一旦发生战争如何保存国家工业的有生力量问题。而前苏联在二战期间抵制德国的侵略战争时把大批工业企业转入高加索山脉的做法,对当时的决策应有启示作用。在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三五”计划的不满,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在随后召开的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他又两次指出,现在的工厂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