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对2004年以来研究文献述评.docVIP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对2004年以来研究文献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对2004年以来研究文献述评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原因对2004年以来研究文献的述评   摘要:对2004年以来探讨中国地区差距形成原因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要素投入、TFP、全球化和自由化、地区特定因素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地区经济差距;TFP;要素投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01-02   引言   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收敛假说检验以及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不论是2004年之前的研究,还是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研究进展,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从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的探索,这种探索更多的是从增长的视角进行的。刘夏明等(2004)、张吉鹏、吴桂英(2004)、谭小芬、李?(2004)等对之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而在此之后的大量研究还没有人进行过认真的梳理。??于此,本文对2004年之后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综述,全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综述了对于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的探讨,第三部分是对现有文献的述评和思考。   一、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理论解释   地区经济差异的成因是所有研究文献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目前研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不论是提供经验主义的解释还是进行了统计上的检验,都试图对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在文献中,许多因素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   1.要素的投入。早期的增长核算文献认为地区收入差距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或人力资本在内的投入要素的差异造成的。樊纲、王小鲁(2004)认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持续扩大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主要是由于生产率的差别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动所导致。类似的,万广华、陆铭、陈钊(2005)发现资本是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最为主要且日益重要的因素;姚枝仲、周素芳(2003)从理论上论证了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的决定性作用,而经验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对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陈秀山、徐瑛(2004)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情况,将1970―2002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阶段研究了不同时期区域差距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投入要素是重要因素,其次,要素配置效率(市场化程度)、要素使用效率、空间格局变动也在不同时期的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李静等(2006)采用Hall和Jones(1999年)、Easterly和Levine(2001)的方法,利用中国1952―2002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中西之间存在巨大的劳均产出差距,而资本产出比、人力资本水平都不是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张晓旭、冯宗宪(2008)也赞成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本地的要素积累,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弱化了地理位置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各地区收入增长率差异的作用。   2.全要素生产率(TFP)。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Hall和Jones(1999)等为代表的研究认为,投入要素的差距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地区之所以穷的根本原因,而只能由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巨大差距来解释。颜鹏飞、王兵(2004)认为,1992年以后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赵伟、马瑞永(2005)认为,在中国1978―2002年间,唯有技术收敛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总体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彭国华(2005)的分析表明TFP解释了中国省区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同时,TFP与收入的收敛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TFP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李静等(2006)得出了类似结论。傅晓霞、吴利学(2006a)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郝睿(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差距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效率改善是唯一使得地区间差距趋于缩小的因素,但是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李光泗、徐翔(2008)在后发优势理论基础上,利用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两个假说: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也是地区经济收敛的主要原因。随后的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支持着两个假说。   虽然研究文献都认同TFP的差异是造成跨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对于TFP跨国差距的原因却众说纷纭。Hall和Jones(1999)认为,制度因素和政府政策是造成TFP差距的根源,但最根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