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进步源泉比较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docVIP

中国技术进步源泉比较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技术进步源泉比较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

中国技术进步源泉的比较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   摘要: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溢出和自主创新都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国内外研发和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国内外研发、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研发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国内研发和专利,国际技术溢出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劳动生产率比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地度量中国技术进步。   关键词:技术外溢;自主创新;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6-0024-06      一、引言   探讨技术进步的源泉是近年来经济增长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而研发则是创新的源泉。作为对内生增长理论的拓展,Grossman和Helpman(1991)揭示了知识的跨国传播促进技术进步的机制[1]。Coe和Helpman(1995)[2],Coe et al.,(1997)[3]和Madsen(2007)[4]等的经验研究都发现以贸易为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显著地促进了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然而,也有学者对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机制表示怀疑。例如,Keller(1998)[5]采用与Coe和Helpman(1995)相同的模型发现,在某些条件下随机产生的双边贸易份额甚至会产生比Coe和Helpman(1995)更显著的结果。国内学者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源泉问题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例如赖明勇等(2005)对基于贸易的技术溢出和国内研发以及人力资本等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6],张倩肖、冯根福(2007)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技术溢出和国内创新的研究[7],以及李小平(2007)对工业企业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的研究等[8]。研究技术进步的源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战略,还是主要通过技术引进来提高本国的技术进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技术进步一般用生产率来表示,常用的生产率概念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学者们在研究中更多地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的度量,但在新古典框架下,全要素生产率是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算出来的,其中包含了太多我们未知的内容,也带来了许多争议。例如,Krugman(1994)认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要素投入,缺乏技术进步,因此是不可持续的[9]。克鲁格曼的观点引发了学者们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思考。Chen(1997)区分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差别。他认为,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两类:包括在资本中的技术进步和不包括在资本中的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的是不包括在资本投入中的技术进步,而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10]。林毅夫和任若恩(2007)对这场争论作了总结,认为除了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上的方法问题和数据问题之外,现有经济模型的假设和国家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是造成东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原因[11]。既然全要素生产率在代表技术进步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那么劳动生产率是否可以作为技术进步的替代变量呢?Sargent和Rodriguez(2001)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讨论,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平衡增长路径上,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相等的。在长期均衡增长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更适合于度量技术进步,而在短期非均衡条件下,以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的度量则更加可靠[12]。   现有文献在探讨技术进步的源泉问题时,多数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为被解释变量,用研发或专利来代表自主创新,且基本都是静态的研究。对于中国这样处于非均衡增长条件下的经济体而言,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技术进步可能会低估技术进步的贡献。因此,笔者分别采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国内外研发和专利为解释变量,通过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来比较分析技术溢出和自主创新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动态过程,这样得出的结论显然具有更高的稳健性,也可增进我们对研发投入和专利影响技术进步的动态性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分析国内外研发、专利和中国技术进步之间关系的动态性,笔者采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其计量方程及过程如下:   Gt=?琢0+?茁0Xt+?茁1Xt-1+?茁2Xt-2+…+?茁kXt-k+et   t=1,2,…,T(1)   ?茁i=?酌1+?酌0(i-c)+?酌1(i-c)2+…+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