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百年兴衰历史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模式百年兴衰历史选择

中国模式百年兴衰的历史选择   每块大陆、每个地区的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问题,他们有责任拿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这是当今世界所做的社会实验和社会改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的原因。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为整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拉开了序幕。此后的数百年间,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初始条件,许多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过程,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由此出现。例如早期的盎格鲁?撤克逊模式、普鲁士模式、后来的美国自由主义模式、日本的军国主义模式、战前的苏联模式、战后的新加坡模式,等等。所谓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因应不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发展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这样的大国,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而且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的60年里,也的确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政府主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本文试图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甚至更长的历史阶段内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和认识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原因以及结果。      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民主革命造就了中国模式      从17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在内涵发展的同时,在外延和空间上不断全球化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资本主义阶段(17~19世纪),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前半期:1900~1945),后帝国主义阶段(1945~今天)。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也在发展和成熟。对外而言,第一阶段,资本主义依靠武力和商品向外扩张和建立殖民地,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阶段;第二阶段,殖民地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列强依靠战争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并最终失败,两次世界大战之惨烈教训了世界人民,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对抗、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要求,都对资本主义列强构成了强大的挑战和威胁,迫使列强尽管对外仍有局部战争,却不敢再??纯以战争手段来欺压和掠夺其它国家。对内而言,为生存和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则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都是新中国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外部条件。         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家安全问题对新中国发展模式形成的影响。   中国从1840年开始与资本主义列强正面接触到今天的170年里,其经历也是痛苦而曲折的: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受害者和中期帝国主义战争的牺牲者,在后帝国主义的第三阶段,则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由对抗转变为合作,找到了一条可以与资本主义世界并行发展、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一直是处于倍受欺凌、社会动荡的危亡时期。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苏联的诞生,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则是导致了一个强大的欧亚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及众多国家的独立。对于战后这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方面不得不在国内推行各种改革,而另一方面则大力推行“冷战”和局部“热战”以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对于中国来说,二战结束后,美国先是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采取了支持腐败的国民党的政策,随后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军队进驻台湾,明确表示阻止新中国政府解放台湾。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过去的历史经验和苏联的成功,成立之初的新中国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朝鲜战争则加剧了新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立。这种敌对,使得本来就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自然在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以后,迅速选择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迅速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是实现中国强大的根本。面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资金极为短缺的现实,要赶上欧美和周边的日本和苏联,新中国必须加快发展速度。而要加快速度,就必须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此时,对于中国这个大国来说,依靠对外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显然不可能,苏联的援助也很有限。实际上新中国面临着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所面临的几乎完全一样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1922年,列宁针对苏联需要迅速发展重工业的情况说:“重工业是需要国家补助的。如果我们找不到这种补助,那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文明的国家,更不必说成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坚决的步骤。”   1953年中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后,资金和物资立即捉襟见肘,要么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按照市场化的要求配置资源――这在今天看也未尝不可,甚至可能从长期看经济发展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