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docVIP

中国经济增长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增长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增长率估算三方面的理论综述,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尚需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波动;潜在增长率;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4―0031―07      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只有维持相对高的经济增长率,才有可能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近两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大约110万个就业岗位。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改革开放前(1953-1978)的平均增长率为6.1%,而改革开放后(1978-2003),中国经济则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这种高增长率的潜力有多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应采取何种政策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目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但是这些研究总体上不超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路径三方面的范畴,本文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      经济特征既是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经济研究要从经济现象提炼经济特征,从中找寻规律,提出和验证假设,进行逻辑分析或者数理建模,最后通过研究提出对这种特征进行改进的对策建议。图1反映的是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序列(1978-2004),大量文献针对这个时间序列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征进行过多角度的详细分析,这些分析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特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方面。      (一)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特征   在中国经济的周期划分方面,刘树成利用1953-1995年数据,按照“谷―谷”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此期间经历了九个周期,并对改革前后进行对比,认为改革前波动状态的特点: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低、扩张长度短;而改革后波动状态由“大起大落”型向“高位一平缓”型转变。袁志刚、何樟勇在刘树???的研究基础上指出,从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十个周期,其中五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   从经济周期的表现特征方面,刘树成认为,从建国以来到1992年,我国经济波动表现出在波动幅度上的“大起大落”和在上升、回落期时间长度上的“短起短落”。原因在于适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张军认为,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特别是自1994-2000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而持续的下降趋势,1995年之前中国经济的高度波动趋势可能已经被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降趋势所取代。   在研究角度方面,有些文献从产出缺口研究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如郭庆旺、贾俊雪在估算中国潜在产出过程中发现,1978-2002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波动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从1999年开始,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但在200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原因在于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考察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新方法开始出现,黄赜林利用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考察中国经济的周期特征,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技术冲击、劳动供给变动和政府支出冲击综合影响的结果。刘金全研究发现,经济周期波动与价格货币等名义量值波动密切相关,产出波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波动性、政府支出波动性和进出口波动性。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李善同的研究表明,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接近60%,生产率的贡献为30%,劳动力总量扩张的贡献占10%左右,而生产率提高主要来自于资源配置优化,企业微观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外资和外贸的溢出效应等贡献。王小鲁利用生产函数对1953-199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认为经济高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为“投入带动型经济增长”,主要应是外延型增长。世界银行在《2020年中国》中提到,1978年以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是由以下四个原因导致:一是高储蓄率,有高储蓄率才有活跃的投资和高的资本积累率;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既是增长的原因也是增长的结果;三是改革,改革方式很适合中国国情;四是1978年的经济条件易于被改革接受。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短期的关系,刘霞辉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特征来研究经济波动,认为中国经济虽保持了整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