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吊具研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用吊具研制

一、小组概况 二、选择课题 三、设定目标 四、选择课题并确 定最佳方案 五、制定对策 小组亲和图 课 题 对 比 表 通过对三个课题的评分总结 ,得出结论:课题三在设计安装时比较简单,同时也比较经济,且能根本解决“安全、高效地实现板料及型钢吊运任务”这一问题。这个课题应该成为主攻的方向。因此,我们最后选定以“专用吊具的研制”作为小组活动的课题。 b、材料选择:曲柄和吊耳可采用A3钢,销用45钢制作,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经热处理后性能可达到:屈服强度≥355Mpa;抗拉强度为600MPa。 2、图纸审核 图纸整理后,经研究组审核通过,并对吊具进行了强度校核,确定吊具承受载荷范围。经计算可进行2.5t重物的吊装,根据吊具设计的相关规定,吊重实验的载荷为额定载荷的1.25倍,于是我们将吊具的最大载荷定在2t(满足我们实际载荷1.4t的要求)。 小组对方案重新进行了研究讨论,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设计出新专用吊具。 (1)结构形式基本采用原有结构,在曲柄上增加提手,便于夹紧工件和卸料,将三组吊具并联使用,以增大钳夹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2)为了增加摩擦系数,特在钳口安装摩擦片; (3)在材料选择上继续延用A3钢和45钢。 吊具结构原理图 小组重新设计审核图纸,同时对新吊具进行了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经计算可进行3.5t重物的吊装,根据吊具设计的相关规定,吊重实验的载荷为额定载荷的1.25倍,于是我们将吊具的最大载荷定在2.8t(满足我们实际载荷1.4t的要求)。 现场试验:我们小组对吊具进行了试验,在进行钢板和型钢吊运时很方便,一般3~4分钟就能完成单件吊运任务。 原钢丝绳吊运统计表 结论:试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效果确认 截止到2010年11月,本吊具使用150天,操作使用方便,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取得了圆满成功。 试验结果统计表 七、效果确认 0.243t 易倾斜 8.1分钟 12次 100方钢管 5 0.232t 易倾斜 8.2分钟 8次 20槽钢 4 0.378t 易倾斜 8.1分钟 10次 25b工字钢 3 1.4t 费时费力 9.7分钟 10次 20钢板 2 2.1t 费时费力 9.8分钟 10次 30钢板 1 工件重量 效 果 平均吊运时间 试验次数 工件名称 序号 0.243t 易倾斜 8.1分钟 12次 100方钢管 5 0.232t 易倾斜 8.2分钟 8次 20槽钢 4 0.378t 易倾斜 8.1分钟 10次 25b工字钢 3 1.4t 费时费力 9.7分钟 10次 20钢板 2 2.1t 费时费力 9.8分钟 10次 30钢板 1 工件重量 效果 平均吊运时间 试验次数 工件名称 序号 验证结论:设计一种“专用吊具”这一目标完成! 2、经济效益 采用该吊具后,直到目前节约钢丝绳吊索2根,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钢丝绳吊索(Φ26, L=10m)每根 2400元,钢丝绳合计: 2400元/根×2根=4800元 节约工时一半,按每天4小时计算,5个月共计节约工时600小时。 600h×40元/h=2400元 效益合计:4800+2400=7200元 节约费用=效益-成本=7200-2100=5100元 实现经济效益5100元! 机械设备QC小组活动 * 专用吊具的研制 汇报人:王部队 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公司 目 录 六、实施对策 七、效果确认 八、标准化 九、总结和今后的打算 一、小组概况 专用吊具的研制 注册编号: ZJ10-26 小组类型: 创新型 TQC取证率: 100% 活动时间: 09年11月至10年11月 注册时间: 2010年3月6日 活动次数: 15 机械 设备 QC 小组 小组近年来取得成果: 2008年《延长绞车服役周期》获局QC成果二等奖 2009年《钻机气路控制系统改进》获局QC成果一等奖 小组成员介绍 都是好样的! 组 员 效果收集 工程师 大学 31 罗 军 8 组 员 数据收集 助 工 大学 27 叶 聪 7 组 员 现场试验 助 工 大专 33 鲁运来 6 组 员 现场试验 工程师 大学 31 李大双 5 组 员 具体实施 工程师 大专 36 何建锋 4 副组长 图纸设计 助 工 大专 30 王部队 3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