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抉择与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抉择与创新
摘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必然选择。从 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三个代表 思想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3)01-0026-04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向全党、全国人民宣告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兴国富民,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做出符合中国国情、人民心愿 的战略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而来,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 要而来,融合了党的核心领导人的智慧、筹谋和全党的意志,为未来中国设计出一个实现民 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新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它必将使中国更加繁荣和富强,为 人民生活谋取更大的幸福。
一、小康社会:邓小平理论中的新概念
(一)小康社会新概念背景
小康社会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社会理想模式的一个经典概念。这样一 个概念在23 年前作为新概念提出来有一个背景,那就是中国人民一定要从贫穷的社会主义中走出来。
邓小平在1982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曾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 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 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基于这种沉重反思作出了发展战略大转移的果断抉择,开创了中国 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小康、小康生活、 小康社会等新概念。
(二)小康社会的中国文化特色
小康社会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它在现代化理论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小康的提法 ,很自然 地促成人们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寻求联系,从而使中国社会求 富求强的发展,从经典文化传承之中走向现实。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篇中,即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 句,意谓人民已经很劳累了,应该得到康居安乐;要以此使国家强盛,安抚四方;康者,安 乐也,《诗经?唐风?蟋蟀》中还有大康之说。大同与小康并举,则始见于《 礼记?礼运》。《礼运》篇借助孔子的话阐述了 两种理想社会模式,一种是高级形态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等等,这是一种孔子也感到不可企及的理想;另一种是孔子从现实出发提出的小 康说,即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禹、汤、文、武、成王、 周公,由此其选也。……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按照孔子的说 法,小康是用礼来调节社会的种种冲突,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局面,否则,统治者便会 垮台,百姓会遭殃。大同和小康的区别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小康到大同, 反映出社会发展不同层面的历史与文化上的逻辑关联。
孟子曾经设计过一个小康的标准: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 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 无 饥矣。这是一个温饱型的小康模式,还不算富裕。事实上,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很少 时期有能达到孟子说的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标准。中国的 文化传 承中,小康社会,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后世儒家认为,从小康到大同,更有许多环节和 历史递进的不同层面的发展过程。
小康理想在中国文化积淀中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它所昭示的富民理想,藏富于民,有恒产者 有恒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贩者有其摊,食有鱼,行有车等等,以历史继承的方式 存在于人的行为价值观中,促成人们努力工作,努力进取,勤劳致富。
历史上的小康代表的是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理想,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有广泛的平民意 识。实现小康,有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基础。虽然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中国人 民求富求强的理想从来没有中断过 。既然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理想社会;既然社会主义在它的初级阶 段重在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注入 小康社会理想的因子,赋予小康社会一种全新的理念,比单纯诉诸实现现代化更能攫住中国 人的心魂。这是小康社会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