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实证研究.docVIP

关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实证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实证研究   作为金融中介,银行在一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传染性。银行稳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设计了银行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了测度。结论认为,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较差,银行体系稳定性有待提高。      一、引言      综观金融监管历史,保持银行体系稳定性一直是银行监管的重要目标。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和2004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均将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作为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对银行稳定性的测度,归结起来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本文采用指标分析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分析。      二、关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指标???析      (一)样本选取   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种股份制银行和信用社有了很大发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但银行业长期垄断局面并没有被轻易扭转。进入90年代中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有所遏制,市场地位趋于稳定。截至200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27.64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15.19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55%;负债总额为14.58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54.9%。从存款来看,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数量达14.35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66%;从贷款来看,各项贷款余额为9.7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信贷余额的57%。从上述数据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仍居于统治地位,对其监管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程度。鉴于此,本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关于中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分析。      (二)指标选取   关于银行体系稳定性测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IMF为代表的众多国际机构、学术界、一批经济金融学家以及那些近年曾经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的研究中。国内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银行体系稳定性测度的研究。本文采用徐联初等(2005)的框架,就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设定了三大类型的指标进行测度:1.关于资本稳定程度的指标;2.关于流动性的指标;3.关于盈利能力的指标。并结合定性分析的手段以测度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而评价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本文的银行稳定性指标体系由下三个方面构成:1.资本稳定性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2.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      (三)指标计算与分析   笔者对截至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述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1.资本充足率(%)      从上述指标可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长期未达到8%的标准,与国际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如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1.38%,欧洲为12.22%,我国香港地区为17.5%,新加坡为19.5%。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稳定性程度上还很差,一旦产生重大投资失误或银行挤兑,仅依靠脆弱的资本金很难支撑银行渡过难关。从时间趋势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随着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很快。到2004年均已达8%的国际标准,这体现了市场对银行资本约束的重大影响。但结合两行的年报来看,两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与吸收股东注资和次级债券的发行有很大关联。   2.不良贷款率(%)      从数字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通常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率应控制在5%以下,但从上面的数据来看,除了中国建设银行从2003年始不良贷款均在5%以下。其他(除农行数据无法获得外)几家银行都在5%以上,特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其不良贷款率每年均在15%以上,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和资本充足率一样,在不良贷款率上也存在上市银行好于非上市银行的特点。这可能显示了巴塞尔协议第三大支柱――市场约束的重大力量,但也有可能存在反相关关系,即为促成上市而进行不良贷款剥离。   3.流动性比率(%)      从流动性比率来看,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比率长期居高不下,银行面临的短期流动性约束相对较小,但这也意味着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银行存在的意义在于其资产转换功能,流动性比率过高,说明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功能上存在障碍,这不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4.存贷款比率(%)      按照75%的存贷比标准,四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从2003年始均已经降到75%之下(除了农行2004年存贷比未知外),基本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