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国技术转移理论梳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跨国技术转移理论梳理

关于跨国技术转移理论梳理   ◆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 :经济学理论界多注重对跨国技术转移效果的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分散而不成体系,本文从技术差距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弗农(RaymondVernon)模型和空间经济学下的技术转移方面进行论述,力争建立一套跨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体系。论述的结论是:技术外部引进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强国的根本之道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是制度保证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跨国技术转移 自主创新 制度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再认识      技术溢出效应再认识:部分怀疑和全盘怀疑。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的技术,都来源于两种渠道―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只不过发展中国家前者占绝大部分比重。当前获得外部技术的途径表现为三种方式:直接技术引进、FDI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尽管进口贸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促进进口国技术增长,但是由于与此相伴生的是本国市场份额的被挤占、国际贸易逆差、打击本国幼稚产业等不良后果,无论理论还是政策上显然没有可取性。2006年以来,中国改变对FDI普遍和全面的赞誉,开始以冷静的态度重新认识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对“市场换技术”的评价上,出现了部分甚至根本的否定。   在FDI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方面,本世纪早些时候,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一些探讨。较具代表性的有何洁(2000),姚洋和章奇(2001),赖明勇和包群(2002),潘文卿(2003)等。何洁指出,FDI对东道国的作用受东道国自身经济结构和环境的影响。赖明勇和包群认为,技术进步有较大的波动性。姚洋和章奇把FDI对经济的贡献分为两种,即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和外资企业相对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差异。潘文卿认为FDI的外溢存在着一个阈值效应,即只有当地经济发展到一个门槛,越过此门槛后FDI的作用才会是正向的、积极的。 我国是否以市场换到了技术。沈能、刘凤朝(2007)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征出来的,竞争程度的提高、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配置效率的改善是主要传导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平新乔(2007)分析了中国制造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认为从 FDI份额对中国企业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距离的效果看,外资进入并无显著作用,且外资进入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研发自主创新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距离的努力。   实证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了,但是案例归纳法的缺陷是无法穷尽所有的例证,而具有更一般特性的理论分析少且薄弱,尚有待补充。      跨国技术转移的理论综述      (一)技术差距论   Cohen和Levinthal(1990)指出,技术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自我积累性和路径依赖特点,较大的现存技术,意味着具有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供后发国家或地区去学习,去开发更多的新技术,即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效应成反向关系;Blomstrom 和Sjoholm(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但是,Fagerberg在1994年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发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效应正相关,Fagerberg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源之一就是技术的国际溢出效应;Haddad和Harrson(1993)对委内瑞拉的研究、Kokko(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结论与此互为佐证。在工业制成品国际贸易领域,需求差异与贸易呈反比。与此不同的是,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远未形成共识。   (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技术转移   跨国技术转移通过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三种方式来释放溢出效应,出于众所周知的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及贸易壁垒的考虑,FDI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尤其是2003年外资对中国大规模跨国并购之后,FDI预期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出现。那么,开放条件下为什么没有直接的技术转移或曰技术贸易呢? 问题的答案在于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定价和交易受不完全信息的困扰。在买方未付清足够的款项之前,卖方不会出让技术的全部细节,或者即使买方付足了约定的款项,是否得到了该项技术的全部,只有卖方知道。也就是说,在技术交易的过程中,卖方拥有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没有,所以掩盖关键信息和核心技术在卖方占有不为人知的极大便利,这样一种倚靠卖方的道德而不是经济合同约束的交易,显然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因此,东道国作为技术转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