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若干思考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若干思考
摘 要: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目前普遍存在着工资经费保障不稳定、岗位设置不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规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管部门与高校的职责和权限,加强高校工资总额和工资基金的调控,进一步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保证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等院校 工资制度 薪酬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89-02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是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其分配模式设计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本文试图就如何立足学校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确定激励导向,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发展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现状
工资制度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改革发展的。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1958、1985、1993、2006年四次改革。改革的目标是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1999年,随着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自主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对于校内教职工的收入分配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出现了如教学课时津贴、科研课题津贴、研究生导师津贴等一系列与教职工绩效密切挂钩的校内津贴。在此基础上,北大、清华率先实施了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把竞争机制引入分配体系,使个人收入与岗位和业绩挂钩。在随后短时间内,全国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各自的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基本确立了“国家工资+校内津贴”双轨运行的薪酬制度。这种薪酬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形成了按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按岗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这种薪酬制度将教师的收入与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稳定和吸引了高层次人才,为高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研究决定,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岗??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特殊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四部分组成。根据国务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十六字方针,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特殊岗位津贴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全国2007年基本实施到位。关于绩效工资,各省推进实施的进度不同,全国在部分地区已经实施,浙江省省直单位和各地在2011年7月后相继出台政策,现在正在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必威体育精装版政策,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立生活补贴、岗位津贴、工龄补贴三个项目,生活补贴主要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因素,不同岗位执行统一标准,岗位津贴主要体现职业特点、岗位职责等因素,适当拉开差距,实行一岗一薪,工龄补贴主要体现工作年限等因素。
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的绩效工资是一种双轨的薪酬运行制度,其政策规定较为原则,缺乏严谨的制度设计,各学校执行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造成高校内部人员津贴水平千差万别,高校内部收入分化,并可能会造成分配秩序失范等问题。
1.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建立在规范的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岗位设置是由高校主管部门根据高校的专业发展规模、承担的社会功能等因素确定,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高校内部收入分配。岗位管理在我国的实施时间比较短,其管理制度和岗位设置办法还有待于完善。在设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各个高校在实践操作中仍无法摆脱身份管理的旧症,很难建立起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2.目前以校内津贴为主的绩效工资制度,往往是对眼前绩效的考量,属于当下分配。因而,绩效工资对教师激励的短期性明显,而对长期的激励却不足,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很多年轻教师感到不公。虽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奖励有所倾斜,但由于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奖励的随意性较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甚至出现负效应。
3.学校内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平不平衡。高校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三个系列人员队伍,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何在绩效工资中既体现向高层次人才、向一线教师倾斜,又能兼顾几支队伍的公平,是实施绩效工资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施绩效工资后,各种收入都要纳入到绩效工资中统一分配,如何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分配机制,统筹各方利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优化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措施
高等教育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