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取长补长”
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取长补长”
[关键词]花鸟画创作;花鸟画艺术;创新与风格
高卉民先生既是率先提出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要“取长补长” 的理论者,又是这一理论成功的实践者。对写意花鸟画创作要“取长补长”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创新与风格的形成。高卉民先生提出写意花鸟画创作要“取长补长”这一理论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何谓写意花鸟画中的“长与短”,所谓“长”是在“短”的基础上比较而言的,是指习画者或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研习,或对自然社会的观照,找到自身性格与艺术追求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是画家确立个人艺术面貌的必要条件,谓之“长”。所谓“短”,往往是共性的,它具有比较宽泛的含义。“短”与“长”也是相对而言的,自身的短处是与他人之长比较所产生的。
“取长补长”最大的优势是让长处更长,就是使画家潜在的或已表现出来的长处更为突出,最终形成画家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写意花鸟画中的“取长补短”与“取长补长”有着明显的不同。“取长补短”作为艺术积淀过程,是画家必须所经历的过程。一个画家所需补的短处显然是一生都在为之努力的,很多画家一生致力于研究传统,但是在艺术创造上却没能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这不免让人觉得可惜,而对“取长补长”理论的研究则有助于艺术上的创新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取长补长”是通过对自己的充分认识、理解而确定取长的方向,最终形成不与人同的艺术风格。“取长补短”,原为绝长补短,意为截取他人长处补已短处,但在艺术创作上,“取长补短”只是基础,画家一生都在提高艺术修养,补己之短。还有些时候,艺术家甚至不能“取长补短”,如齐白石先生非常喜欢徐渭、八大山人和吴昌硕的画,曾写诗道;“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他对徐渭、八大、吴昌硕先生的艺术佩服程度,他55岁定居北京后,好友陈师曾送给他一本吴昌硕画册,他如获至宝阅至深夜不能释手,可是第二天却画不出画来了。使他非常苦恼,自言:“我乡居数十年,又五次出游,胸中要画的东西很多。但这次看到吴的画册,却受到了拘束。”这说明他人之长未必适于己用,结果他把画册??给了儿子,继续探索走自己的艺术之路。从他的经历中就能看出来:齐白石先生自幼生活在乡下,少年只读了一年的私塾便辍学,15岁学木匠,到25岁仍为雕花木匠,早期对齐白石影响的是民间艺术,包括他学的人像画,老师也是纸扎匠出身的民间画家,齐白石衰年变法中注定要有他心灵深处乡间生活的烙印与民间艺术的感受成分。他大胆吸取了民间艺术的鲜艳色彩,如将墨叶、红花和翠羽,或是墨叶、黄葫芦和红瓢虫,画于一图,他尤善于挖掘来自儿时直观感受的形象记忆,题画诗云:“余日来所画,皆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笑大翻陈案。”在他画的螃蟹、青蛙、麻雀、老鼠之类题材画中,总能感受到画家有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回头看白石先生的艺术平淡天真,生机盎然,他没有像徐渭的画风激情澎湃,也没有像八大画风冷逸孤傲,更没有吴昌硕先生的古朴厚重的金石气。总结齐白石的艺术道路,他正是找到了己之所长,并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增强自己的长处让长处更长,才成为一代国画大家。
“取长补长”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取长”的方向。“取长”向哪里取,一是向内取,包含了画家的内心感悟、艺术追求、性格因素等几个方面;二是向外取,包括向传统艺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取等等。有时内外相融,还会产生了不同的侧重点。画家如何在艺术创造中形成自家面貌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潘天寿先生说过“艺术的重复等于零”,但是要形成自家艺术风格却很难。在当代写意花鸟画界,像高卉民先生画风如此强烈、融传统笔墨与北方地域精神为一体、达到心手相应境界的画家极少,他强调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要“取长补长”。简短的四个字是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得的宝贵经验。如果说高卉民先生拓展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题材,那就大大降低了对高卉民先生艺术高度的理解,绘画题材不能等同于绘画的高度与深度。绘画的题材只是自然环境的映射,在艺术表现上,只有把人的精神与自然交融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高卉民先生自幼就生活在北方,耳濡目染了父亲对花草的研究与写画,后来他在下乡务农时对北方花鸟喜爱备至,被这种自然环境深深吸引。北方四季分明,特别是秋冬二季,生命在寒冷与萧瑟中更显得倔强不屈,它不同于南方小镇的古朴沉静,也不同于水乡的含蓄清丽,它是一种凝固之美,荒寒野逸之美。平时入眼的大到冰天雪地,旷野寒林,小到秋草霜枝,水禽飞鸟,都在他心中积累成了创作的素材与体验,这份人生经历也丰富了作为艺术家的心灵感悟。在北方秋冬二季中挖掘出了顽强不屈的生命精神,正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与取向。而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高卉民先生又得到众多大家的提点,无论从精神境界还是绘画技巧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是他艺术深度的来源。
我们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