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市场战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市场战略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市场战略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并论证了农产品流通关键在于市场的建设,从而对农产品的供求规律及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想和对策。   关键词:市场建设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供求规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简单来说,农业产业化就是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从表面看主要侧重于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加工,但从本质上来说关键是产品的销售及其市场建设。农产品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又反过来影响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向。所以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来看,凡是市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比较顺利,如山东潍坊、寿光等市县。目前,以市场建设引导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市场建设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道路。这种模式不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的联结方式,一头联结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结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引导和帮助小农户进入大市场。使小农户得以组织有序地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而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各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进程。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等领域,带动乡村劳动密集型二、??产业,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重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是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市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带有全局性的、完整的市场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特点      农产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供给的集中性和生产的周期较长,其供需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农产品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一般供给弹性较大,而需求缺乏弹性,即农产品价格越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越高,产品的供给量就越大,但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农产品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而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这就是目前表现出的当一种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马上一哄而上的局面,导致价格下跌农产品销售困难。我国目前的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农户经济为主体,单个的农户行为很难对市场做出预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户的生产安排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的收益,往往陷入经济学中的“蛛网困境”。产量增大,收入减少,生产往往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出现“卖难”现象。如2002年棉花总产大减,种植面积41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3万公顷,总产减少7.5%,主要原因是2000年棉价较高,导致2001年种植面积大增,棉价大跌造成“蛛网循环”的结果。虽然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已意识到这种波动的特征,并试图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实践中仍是依据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农户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造成这种情况关键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没有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从产品进入市场形式来看,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最终消费品,通过流通流域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如蔬菜、水果、鸡蛋等。这一类产品流通是一个主要环节,但大多数农户仅仅是个生产者,并不直接从事流通,很难把握市场反而依赖市场,因此他们很难得到流通环节的利润,所以在这方面农民需要市场,更需要以组织的形式实现生产和流通结合。另一种是农产品经过加工和流通再进入消费领域,这一种的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如主要的农产品粮棉油以及一些特色产品。在这方面,农民不仅依赖市场流通而且依赖加工企业,但他们却很难得到产品增值的部分,而且往往来自于这些行业的价格打压。   就其以上分析,农民或农户往往是市场的牺牲者,即使粮价上涨,他们作为生产者往往未必能得到好处(现实情况是,粮价一上涨往往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抵消了粮价上涨的好处),而一旦价格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