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决策行为中预期情绪与即时情绪
决策行为中预期情绪与即时情绪
摘要:EU类情绪模型较早考虑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但是它们仅涉及与决策结果紧密相连的那部分情绪,即预期情绪。它们忽视了即时情绪对决策活动的影响,即时情绪通过直接影响预期情绪和决策者决策时的认知加工过程而对决策活动施加影响;它通过对决策过程信息加工中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而间接影响决策行为。预期情绪和即时情绪是决策者决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两种情绪,它们从不同角度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决策效果。
关键词:决策;预期情绪;即时情绪
一、引言
在经济决策时,理性人假设也是决策的依据之一,即认为个体的决策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决策的目的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然而,随着相关领域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极端理性的决策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质疑。西蒙告诉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大脑的生理局限,拥有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性,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只能追求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的经济目标,因此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只能存在于严格假设的逻辑推导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我们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不仅包括理性,还包括潜意识、直觉、本能、情感、意志与信仰等非理性范畴,难道非理性与决策行为无关?现实中,由于虚拟经济和信息经济日益壮大,人的情趣、情绪、情感等非理性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决策理论却长期忽视非理性的作用。2002年Kahneman因为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解释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而获得了诺贝尔奖。Kahneman提出人是非理性的决策者,在做决策时首先倾向于依赖自己的直觉,但是其心理唤醒水平、个体期望、人物重要性等内外因素都会对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可能运用大量心理资源进行高级的心理加工,综合的分析外部信息而进行判断。传统经济学更多地思考人们应该怎么决策,而行为经济学则更多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实际上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在无法正常取得概率及基本比率信息的情况下,直觉有可能带来比标准化决策更优的选择。决策和判断在相当大程度上???决于决策者可使用的时间和决策者的情绪这类环境特征因素。当时间紧迫时,决策者选用简单化的策略通常只注意到少量线索,并做出相对而言风险较低的决策。而情绪好的决策者可能更富有创造力,觉得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或者不发生。这说明我们从决策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应被妥善地评价,防止过度概括化的发生。Kahneman让非理性回归到它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位置。
在Kahneman研究的启发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情绪与决策过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许多研究已将预期情绪作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变量加以研究,这已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情绪在决策中作用的研究基础上,简要论述了即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对即时情绪和预期情绪在决策中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将情绪在决策中作用的研究推向更深的层面。本文中的预期情绪是指决策者对决策行为所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情绪体验;即时情绪是指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活动当时的情绪状态。
二、预期效用理论、前景理论中关于预期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20世纪中叶,数学上的重大突破催发了现代效用理论的产生,Neumann等人提出“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EU),该理论假设决策者按自己的偏好对选项排序,且偏好遵循少数几个规则,决策者按最大预期效用进行选择。这里效用不再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而成为可测量的客观指标。之后,Savage提出“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效用不以事物的客观概率而以主观概率来计算。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迅速成为标准化决策的主导方法。无论是预期效用理论还是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在追求客观性和量化指标的过程中均抛弃了古典效用理论所包含的心理内容,尤其排除了情感因素,从而使得这些理论在增强了客观性的同时丧失了对许多现象的解释能力。如在有100%的把握稳拿5000元和有80%的机会得到6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人选择稳拿5000元;而在有100%的机会损失5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6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人选择后者,出现了所谓的“偏好反转”。对于这种现象,上述两种理论解释起来都显得无能为力。
Kahneman和Tversky对偏好反转等“反常”现象做了描述性说明。在最大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根据该理论,效用受决策现状(参照点)和未来效益变化的影响,在小风险条件下,值函数曲线在赢区呈凸型,在输区呈凹型,即人们在获益领域表现出“风险规避”,在损失领域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向。之所以如此,Kahneman认为是“一个人在损失一定数量的金钱时所体验到的恶劣心情远远大于得到相同数量金钱所带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