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制度效率波型特征经济分析.docVIP

制度变迁与制度效率波型特征经济分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变迁与制度效率波型特征经济分析

制度变迁与制度效率波型特征经济分析   摘要:由于制度效率存在递减规律,这就意味着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制度的变迁是必要的。虽然制度具有内在的自然演进与变迁的动因,但制度变迁更重要的是在人为设计下进行。因为人为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更能及时地避免既有制度的效率损失,也可以获得新制度的更高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各项资源在较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制度变迁;制度效率;倒U型特征;波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9-0018-03      由于制度效率存在递减规律,这就意味着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制度的变迁是必要的。虽然制度具有内在的自然演进与变迁的动因,但制度变迁更重要的是在人为设计下进行。因为人为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更能及时地避免既有制度的效率损失,也可以获得新制度的更高的效率,从而???现社会各项资源在较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笔者在对单项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持续的制度变迁呈现出多个单项制度效率倒U型曲线相连的波型制度效率特征,并通过对波型制度效率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制度变迁的最佳选择区域,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据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各项变革得以顺利地进行。      一、制度效率的递减规律与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      对制度效率的含义的理解是从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解释的。制度成本主要指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的费用;制度收益则是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由此,制度的效率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和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则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      我们对制度的效率分析,应在动态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既定的制度安排或制度稳定性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之后,出现制度的僵化,则会制约制度的效率。这是因为,第一,制度的效率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有关,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之所以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主要在于,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第二,制度效率的降低或递减从对制度的需求角度分析,在于新制度产生的新激励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我们可以通过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说明这一点。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原有的集体所有、集体生产的经济体制,土地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产技术特点,突出强调了农民的投入与产出间的直接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投入热情,农村经济进入增长路径。1984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承包制制约农村经济实行规模经营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为激励农民进行长期投资,必须保证土地承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变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土地具有流动性。承包制不能解决这一矛盾,难以提供更高的激励水平,因而农村经济一度出现徘徊的局面。第三,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李怀指出:“制度的效率‘生命’曲线在达到一定点之后,会随着生存时间的递增而同时出现效率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制度的效率往往和时间反相关。”黄少安更明确地指出:“‘变迁收益’是指多投入一单位变迁成本带来的制度效益的变化。‘先增后减’是指一个制度在连续变迁过程中边际效益先因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持续下降,呈倒U型。”   黄少安用图形说明了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制度变革过程中的总成本和总收益都是递增的。制度变革得以实行,则收益肯定是大于成本的,所以总收益曲线TR一般位于总成本曲线TC的上方,据此得出总收益曲线TE=TR-TC。由此也可以得出边际收益曲线ME,并且可以看出,在E点边际效益最高,在F点边际效益为零,但此时改革取得的效果最好,这时,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额度最大。如果在F点之后现存制度仍在运行或制度的投入仍在增加,则边际效益ME为负,从而制度的总效益下降,相应地总效益曲线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于是制度效率曲线呈现出倒U型特征。正是由于制度效率的下降,甚至损失,所以就产生制度变革的动力。      二、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      我们认为,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能充分地反映某一单项制度或一次制度变迁后的效率情况。而在一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往往存在着持续的制度变迁,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