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史观的理解及应用-Microsoft-Word-文档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
——多元史观的理解及应用
湟源二中龙存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各个史观的概念。用不同的史观来解读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多种史观来解读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的概念,区分各个史观的不同。
难点:要求学生会用不同的史观老解读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授课类型:复习课
(四)讲授新课
一.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
(1)获取和解读信息——全面、准确的提取试题所给信息中蕴含的隐性史观观点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合适的史观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运用多元史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活动、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论证和探讨问题——调动多元史观对历史问题、历史观点进行判断、比较和归纳,并客观、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常见的史观:
史 观 解 读 ①革命
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②文明
史观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③全球
史观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⑤社会史观 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历史,核心是社会保障。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孙中山)
1、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2、领导革命.建立共和
3、反对独裁.捍卫共和
4、与时俱进.国共合作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革命史观 )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现代化史观)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社会史观)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 (全球史观)
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四、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1.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革命 史观: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文明史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国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全球史观: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社会史观: 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2.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史观
①革命史观: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②文明史观: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③全球史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是东西方文明的相遇,是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相遇。④现代化史观: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开始,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五、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问题: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思考 :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 文明史观、全球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