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参考文献
[1]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3]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建.经济制度演进大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松龄.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7]刘汉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8]刘靖华,李立明,余万里等.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戴维·奥斯本.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1]张俊东.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2]荣跃明.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沈荣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14]毛传新.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聂方红.主导与博弈-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6]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7]戚本超等.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8]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9]李淳,张临生.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4):12-16.
[20]吴湘玲.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1998(12):32-40.
[21]高秉雄,田穗生,吴卫生.关于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动态,1998(12):22-30.
[22]杨宜勇.地方政府机构必须改革[J].中国国情国力,2000(4):22-26.
[23]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J].今日浙江,2000(7):4-7.
[24]黄永炎,陈成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J].探索,2001(4):99-106.
[25]赵全军,俞雄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径选择[J].宁波经济,2002(1):13-16.
[26]李晓玲.政府信用建设途径初探[J].党政干部学刊,2003(12):56-65.
[27]张荣昌.政府制度创新:目标核心动力与路径[J].宁波党校学报,2003(2):13-15.
[28]周明生,梁浩.政府制度变迁下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J].社会科学,2003(12):16-20.
[29]肖金成.地级市地位论—兼与撤地强县论商榷[J].学术界,2004(2):33-40.
[30]葛秋萍.知识经济下的知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制度构建[J].软科学,2004(6):78-85.
[31]周志忍.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6-10.
[33]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8-9.
[34]曹堂哲.走向善治:当代中国治理的新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5(2):55-60.
[35]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J].当代科学经,2006(2):14-20.
[36]魏涛.服务型政府治理理论分析[J].中央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25-28.
[37]左然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研究[].中国行政管理[J].经营管理,2006(2):22-29.
[39]李砚忠.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J].学术探讨,2007(1):12-20.
[4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大部委“三定”后的新职能新挑战[J].领导决策信息,2008(35):2-6.
[4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中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成果(三)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选择[J].领导决策信息,2008(37):5-8.
[42]刘展超.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年底“送审”[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12):22-24.
[43]岳世平.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的实践及其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09(3):11-18.
[44]林德荣.顺德大部制为县政改革探路[J].决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