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诗歌鉴赏的突破口.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象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意象——诗歌鉴赏的突破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意象的内涵。 2.辨析不同意象在诗歌中抒情方式的差异。 3.掌握利用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辨析不同意象在诗歌中的抒情方式的差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内涵,掌握不同意象在诗歌中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我们吟诵和品味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这些事物经诗人思想感情的浸染,便成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在诗歌欣赏中,我们称它们为“意象”。什么是意象?不同的意象在诗歌鉴赏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强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意象的内涵 ㈠引导分析 诗歌讲究含蓄,最忌情感的直接流露,思想的直接灌输。诗歌的含蓄,表现为“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㈡共同归纳 下面,我们看一看名家对意象的阐示: 1.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 ——余光中 2.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 ——李元洛 3.朱光潜: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所印的影子。 ——朱光潜 4.意象便是当一个外界客观的事物射入脑海化作一个内部主观的东西时,那一精确瞬间。 ——庞德(Ezra Pound,美国诗人)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象”包含两个要素: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请大家据此自己给意象下个定义:意象就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 ㈢深入阐述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我”之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轩榭等等皆可成为意象。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客观物象,都可以成为意象呢?当然不是。客观“物象”必须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筛选与打磨,方能成为“意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如果换成“青藤大树乌鸦”“大道东风肥马”,那就毫无诗意了。又如“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中的“春水”能否换成“秋水”呢?不能,春天冰雪融化,河水涨溢,呈满溢状;而秋水是“潦水尽而寒潭清”“水落石出”,故而以“春水”写离愁,情感更为充沛。又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十二个意象叠加,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众多意象组合起来,便构成意境,浸染诗人主观色彩的意境便可以传情达意。 三、辨析意象在抒情方式上的分类 解说:意象虽然都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但不同诗歌中的意象,其在诗歌中的地位及抒情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从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及抒情方式的角度,对意象进行深入解读: ㈠融情性意象 1.概念阐述及示例 融情性意象,在诗中是以景物的形式呈现,通过景物描写而创造意境,然后通过境与情的相融相合来表达情感。融情性意象,常采用融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为我们所描绘的“湘江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层恋叠嶂连绵不绝,层层枫叶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竞相疾驶。雄鹰身姿矫健,冲向蓝天;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江水中游弋。诗中展现出一幅生气勃勃的秋景图,但中国文人素有 “悲秋”情结,正如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诗人笔下的秋为什么却毫无颓废之气,充满生机呢?因为诗中“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筛选,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诗人奋发向上,充满豪情壮志,自然眼中的秋景呈现出勃勃生机。诗人通过“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这些“融情性意象”,将情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景与情的关系中,除景与情的相融相合形式之外,还有景与情的相反相离形式,即以乐衬哀或以哀衬乐,这里就不再赘述。 2.知识归纳 在以“融情性意象”为主的诗歌中,各意象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具有并置甚至叠加的特点。它们色调一致,共同营造意境,通过境与情的相融相合传达情感。意境是连接景物(融情性意象)与情感的纽带,诗歌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跟景物的“色调”有关。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