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眼中的帝妃情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人眼中的帝妃情缘

文人眼中的帝妃情缘 ——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的李杨故事为中心 摘 要:唐玄宗李隆基与其妃子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经典帝妃恋情,在历代文人墨客或颂扬、或批判的吟咏与描绘中流传至今。有的对李杨故事作至情讴歌,认为他们的爱情是“情之所至,在帝王家罕有”的真情流露;有的对李杨故事加以批判讽喻,认为他们的爱情是纵情误国的声色享乐。在描写他们爱情故事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二人的形象与故事主题也各有侧重,而这些作品中以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成就最高。三个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通过诗歌或戏剧的方式展现出李杨故事中的种种美好与丑陋,引发了世人长久的争论与探讨。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的李杨故事为中心,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简要分析文人眼中的帝妃情缘。 关键词:唐玄宗;杨贵妃;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75年)“安史之乱”爆发,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碎了唐王朝的盛世迷梦,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此次叛乱除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一场空前的浩劫外,唐玄宗与其妃子杨玉环在马嵬之变中生离死别的爱情被街头百姓饭后茶余所津津乐道时,更多的是进入了文人的视野,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任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尉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聊天提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时,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传》,这是较早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后宋代乐史的《太真外传》、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和孙郁的《天宝曲史》都是此类题材的作品,文坛上众多学者关于杨贵妃形象及众作品的探讨与研究可谓百家争鸣。本文以《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这三部作品为主,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浅析文人眼中的李杨爱情故事。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大家并不陌生,而杨贵妃是何许人也?大家对杨贵妃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或野史传说,正史中有关杨贵妃的记载出现在《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中。“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庭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庭,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而太真得幸……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娘’,仪体与皇后等”,[1] “十二月,乙亥,册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为寿王妃……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体皆如皇后”,[2]这些不多的史料对杨贵妃身份的说明更能让人信服,我们从中看到唐玄宗父纳子妃这不伦之情与唐玄宗对于杨贵妃之宠爱,文坛中流传的李杨爱情故事因此而黯淡许多。 一、李杨故事的文人诠释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以唐朝的胜利平叛告终,虽说叛乱平定,但大唐盛世的影子只能从当朝人的痛苦记忆中慢慢拼凑,在史学家的只言片语间苦苦寻觅。缅怀盛世并且试图解说这段帝妃情缘,历代文人乐此不疲,作为这段历史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与杨贵妃和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文人笔下的焦点。不同时代的文人,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说着不同寻常的帝妃情缘。 (一)一曲“长恨”总关情 清人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二云:“唐人赋马嵬诗者,动辄归咎太真”,这就说明了唐朝文人认为是杨贵妃迷惑了唐玄宗,最终导致动乱的发生,有许多诗作都是以讽刺的眼光去看待李杨爱情。杜甫的《北征》中写道“不闻殷夏衰,中自诛褒姒”,将杨贵妃等同于致使殷商覆亡和西周灭国的妲己与褒姒,李商隐《龙池》一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直接讽刺唐玄宗父纳子妃的不伦之情,《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李杨爱情持嘲讽的态度,这些对李杨二人纵情误国的批判是从社会历史层面的角度审视李杨情事,属于史家视角。从文学的视角去审视李杨故事,文人们所关心的更多是李杨二人的情感蕴藏,浓浓的感伤情怀将史学眼光的理性逐渐驱散,剩下的只有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与伤怀之情。如果说杜甫的《北征》是以史学家的理性眼光看待李杨故事,那么随后的《哀江头》中“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则完全是以文学家的感伤情怀对于马嵬之变中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和李杨二人阴阳两隔的凄惨爱情悲伤不已。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尚且如此,那么白居易自然也不会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去书写李杨爱情故事。 总览《长恨歌》全篇,诗人只在诗歌的第一部分对唐玄宗略有微词,但自杨贵妃马嵬之变红颜成空之后,无不表露出对于二人恋情凄婉哀伤之情。入蜀途中“蜀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