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视域下“学区制”实施的制度隐忧与突围.docVIP

均衡发展视域下“学区制”实施的制度隐忧与突围.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均衡发展视域下“学区制”实施的制度隐忧与突围

均衡发展视域下“学区制”实施的制度隐忧与突围 陈武林 苏娜 谭美瑶 摘要:“学区制”的推行可以优化区域学校的布局生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利益主体对教育需求的弹性变化。然而,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的城乡分歧、既得利益群体影响下的教育机会偏差、办学主体间的地位差异所产生的待遇区别等隐忧依然存在。通过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运行机制,推进学区范围内师资均衡配置机制建设,完善学区内各类学校公平发展的财力保障制度,并对“学区制”实施成效进行动态评估,可使义务教育供需活动形成内在调适机制,确保实现“学区制”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学区制;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 6522胶献标识码] A胶章编号] 1002-4808 (2016) 07-0027-OS 以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作为由国家教育单项法所确立的法定政策,全面进入操作实施层面并开始了制度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各区域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相继通过硬件均衡、师资均衡、生源均衡 、政策均衡等举措来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均衡。2014 年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下一阶段要 “试行学区化办学”,希望 “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 “ 通过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的方式,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校长和教师的均 衡配置,促进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达到 “全面提升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活动、课堂改革、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这表明 “学区制”将成为今后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重大方向,凸显 “协同、共享、优质、均衡”,谋求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深度推进。 然而,政策的制订只是政策生命历程的起点,其成效如何,能否实现预设目标取决于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价、政策反馈等多个环节的有效性,更取决于新政策对原有政策制度安排的修补、完善甚至是批判性重构的能力。反观当下,尽管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迄今取得了许多可喜成就,但这种发展主要是数量规模的发展,成绩也多是靠提升硬件水平。“学区制”的推行需要的则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平衡局面,引发原有义务教育发展制度体系的深层变革,而唯有确保足够、恰切的制度供给才能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 一、 “学区制”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区制” 是在区域范围内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形成的新型教育治理关系,通过建立区域层面系统筹划、资源融合、多元治理的教育管理格局,在现代学校制度原则指导下形成共享融通、均衡持续的治理体系。如赵新亮所述: “学区制”是一种基于学区自主办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变革,是建立在现代学校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是追求区域内学校间优质、特色、均衡发展的制度设计和安排。[1]新制度主义理论指出,在新旧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新制度能否代替旧制度,实现制度变迁,既取决于新制度本身有无更高的配置效率,也取决于制度主体的动力、能力以及旧制度依赖能否消除。“学区制”需要通过制度变革才能激发教育者身上的巨大能量,利益分配调整之后的体制才更具活力。 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学区制”蕴含某种改变现有行为规则和所有制结构的冲动,其探求制度变革的结果必然是在新的规则下重新调整利益关系,而其所体现的制度努力需具备如下价值。 ( 一) “学区制”可以优化区域 学校布局生态“制度总是处在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这样一种演变的过程之中,而制度演变的动力因素就在于主体希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制度内实现,才导致了制度的不均衡状 态 的 出 现,从 而 产 生 了 制 度 变 革 的 要求。”[2]在制度不适应的情况下,由于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我国原有义务教育发展制度单纯注重效率,忽略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旧有公共政策的影响导致了学校等级化发展,人为地干扰了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全民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等属性,也曲解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公民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主张。原有制度背景下所出台的调整政策对于择校现象只是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起到作用。从法制伦理角度讲,均衡政策是为了追求教育的公平正义,也是使义务教育发展回归教育法律法规框架的过程。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理在于通过 “学区制”改变当前的不均衡状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范化。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学区内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使校长树立危机意识,促进学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进而破解择校、教师流失等难题,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家长、学生的教育选择,提升教育的公众满意度。可以期待,在 “学区制”推行成熟时,学区内的学校布局将从政策分层后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