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乳癌TNM分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癌TNM分期

T1c 肿瘤最大直径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N) 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曾经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或肉眼可见的病理异常. 病理学分期(pN)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 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没对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 ITC)行进一步检查 注:ITC定义为:单个肿瘤细胞或小细胞簇的最大直径不超过0.2 mm,通常需要由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IHC)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但有时也可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证实.ITCs通常不表现恶性特征,如增生或间质反应. pN0(i-)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阴性 pN0(i+)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阳性,但IHC簇直径不超过0.2 mm pN0(mol-)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阴性(RT-PCR)b pN0(mol+)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阳性(RT-PCR)b a:pN分类是基于腋窝淋巴结切除伴或不伴前哨淋巴结切除.分类如果仅仅基于前哨淋巴结切除,而没有随后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则前哨淋巴结标示为(sn),如pN0(i+)(sn). b:RT-PCR: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 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不明显** pN1mi 微小转移(0.2 mm,3个,内乳淋巴结被归为pN3b以反映肿瘤负荷增加)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临床明显*,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病灶2.0 mm) pN2b 内乳淋巴结临床明显*,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微小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直径2.0 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但临床不明显**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异常. **:临床不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注: 如果无疾病进展的证据,未接受过术前化疗,术后影像学检查(且诊断后4个月内进行)发现存在远处转移,分期可以更改. T1包括T1mic T1:癌瘤直径≤2cm,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粘连、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癌瘤直径≤5cm,可有轻度的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3:癌瘤直径>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癌瘤固定于胸壁。 T4b:患侧乳腺出现桔皮样水肿,溃疡或有卫星结节。 T4c:兼有T4a和T4b两种乳腺病理改变。 T4d:炎性乳癌。 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触及淋巴结,直径≤2cm。 N2: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2cm,融合成块或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有可能触及的淋巴结;上肢水肿。 N1a:可触及淋巴结但估计没有癌转移。 N1b:可触及淋巴结并有癌转移。 N1(+):未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癌转移。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