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 蓬勃发展30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文英 蓬勃发展30年

徐文英 蓬勃发展30年   纺织企业出身、深厚的行业背景、两次“压锭”调整的参与者、行业蓬勃发展的亲历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谈起棉纺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时一如既往的严谨:“有几个典型阶段”。      纺织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棉纺织业又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基础产业。建国之初,我国纺织工业以棉纺织产品和服装为主,随后的几十年,化纤、针织、印染、产业用、家用纺织品等分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纺织产品的多样性,但棉纺行业的基础地位依然不变,棉纺企业为下游的针织、印染、家纺、服装提供大量原料和基础产品。2000年以前,棉纺织纤维加工量一直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0%以上。到2007年棉纺织品及其制成品、服装的出口已经占了整个纺织工业出口的41%。棉纺织在纺织行业中具有“龙头大哥”的地位。   建国以来,经过不断发展,我国棉纺纱锭从建国初期的约500万锭,到1978年已达到1561万锭,建国29年产能增长1061万锭;而改革开放开始的1979年到2007年的28年间,棉纺纱锭从1978年的1561万锭增长到2007年的9900万锭,28年增长了约8340万锭,是改革开放以前29年的5.3倍。2007年,纱产量2000万吨,布产量670亿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8.4倍和5.98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棉纺织大国。1978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在供需平衡的调解下,棉纺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走过了大起大落的几个周期,科学的说法叫做走了一条“发展――调整――再发展”的道路。      1978~1991内需拉动的快速发展期      1978年前,尤其文革期间,我国棉纺生产发展非常缓慢,三中全会以后,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90年代初,我国棉纺产能已从1978年的1561万锭增长到1991年的4192万锭,平均每年的增幅都在200万锭左右,显示出行业飞快的增长势头。这期间由于棉纺和化纤的快速增长,在1984年前后全国取消了布票。      1992~1997第一次压锭调整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较快速发展在1991年左右出现了阻力,由于这一时期我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市场尚未打开,产能的增长过快与内需增长的相对缓慢产生了矛盾,1991年底,当时的纺织部决定进行产业调整,解决总量过大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棉纺织行业。   这一调整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一次压锭”,目的在于控制总量,同时提升现有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的纱锭,把建国以前的和“1”字头的棉纺设备淘汰。“棉纺压锭专项”从92年一直延续至97年,同期相关的支持政策包括:每压1万锭,国家给予1600万元贷款,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由于当时大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政策惠及面较广,也有很多企业在没有监销的情况下,仅凭炼铁厂、废品收购站出示的砸锭证明就获得了相应的贷款。这一时期棉纺行业的技术改造确有一个飞跃,落后生产能力淘汰约400万锭,整个棉纺设备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企业积极购买新设备,如当时刚刚时兴的喷气织机、自动络筒机、清梳联等。整个“八五”期间,国家设立了深精高纺织出口专项,新型纺织原料专项,新型纺机国产化、棉纺压锭专项,“两机”专项等五个主要项目,为纺织行业投入固定资产1139亿,技术改造投资占其中70%左右,为800亿。其中“两机”专项即《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引进技术与国产化专项》一共实行了21个子项目,项目资金高达14.87亿人民币,项目把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贸结合的办法引进来,再进行消化吸收国产化,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纺织行业特别是棉纺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过从总量来看,“长出”的锭数和“压掉”的锭数相差无几,因此,从1991年的4191万锭到1997年的4245万锭,“第一期压锭专项”棉纺行业产能增加了54万锭。总的看来,1992到1997的6年来实施了“棉纺压锭”专项,产能基本稳定,没有增长。但是这几年也是行业连续亏损的几年。      1998~2000第二次产业压锭调整期      1992年至1997年,在连续六年的调整过程中,由于计划体制等原因,总量过大、产能过剩的供需矛盾难以解决,全行业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于是国家开始对纺织工业实行第二次调整,棉纺行业由此开始了第二轮更为强势的“压锭”。      1998年中国纺织总会改名为国家纺织工业局,压锭调整是这个新机构的一件大事,国家希望通过压锭的方式,扭转国有企业长期亏损的局面,调整结构,减员增效。与第一次压锭不同,此次调整有三个明确的目标:三年压掉1000万锭,分流120万人,全行业实现扭亏。到1997年,棉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比重仍高达78%以上,国家对于这些通过淘汰落后的杂牌设备实施产业提升的国有企业有了更加实惠的政策:每压1万锭就能获得300万人民币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