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docVIP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摘要】 笔者就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研究,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创设;探索;独立性;创造性   【Abstract】 the author the question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and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from five aspects,causes the student to feel mathematics the charm,changes the passive study primarily to move the study,fully displays the student thought the independence and the creativity.   【Keywords】question situation;Establishment;Exploration;Independence;Creativity.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54-03      我国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这个矛盾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并且逐渐培养创新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情境。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者可以通过这样一则故事恰当地引入课题:古印度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他要奖赏发明者,可满足发明者的任何要求。发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用麦粒来填棋盘:第一个格放1个麦粒,第二个格放2个麦粒,第三个格放4个麦粒,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两倍。国王满口答应,经过大臣的计算原来发明者的“胃口”大得很,他要了国王全国几十年麦子产量的全部。教师由此指出发明者要的麦粒个数为   s=1+2+22+23+24+……+263   这个和S怎样求出呢?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必然尽力听讲。      2通过回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情境,使学生置???于当时的人文及科学环境中      在教学中,通过恰当介绍数学史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时体现数学中的人文思想。数学教学不仅承担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也肩负培养学生严谨、朴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困难的那种百折不挠的良好的思想品质的重担。例如:在讲授对数时介绍对数的来源。对数是数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16世纪中期,由于天文和航海方面的需要,大数的计算越来越多,花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很难得到精确的结果。因此,数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用加减运算去代替乘除运算。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于1611年就制成了一张实用的对数表,可是却到1620年才发表。纳皮尔从1594年开始精心编制实用的对数表,历时20年,一本厚达200页的8位对数表才得以诞生。纳皮尔于1614年在爱丁堡出版了《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一书,公布了他的对数发明。论述了对数的性质,给出了有关对数表的使用说明和实例。并称对数为“纳皮尔对数”。   纳皮尔对数的发明颇具传奇性。在当时欧洲数学外于落后状态,且指数概念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提出对数概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通过相应数学知识背景及情境的展示,使每个学生无一例外地感受到这种精神上的巨大力量,进而激发起探索真理的强大力量,从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投身到探索活动中去。      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使每个感到学习的是真正“有用的数学”。例如:我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题里有这样一道题目:“妈妈让小明烧水给客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花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小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