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思考.docVIP

浅议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思考

浅议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场地内合理的竖向规划设计、科学的雨水收集及利用、有效地增加场地可透水地面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的目的,以促进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的起步与发展。   关键词:场地竖向可持续开发 利用与控制   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不透水地表面面积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城市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内河汇流的峰值流量增加,同时伴随着内河峰值发生时间的提前。由此带来了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发,雨水径流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与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等,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一: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后果   由于我国整个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领域的落后,城市建设中对每个新建或改建的开发项目在规划阶段并未明确提出建设用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具体评估的定量要求,而恰恰是城市中一个个新建或者改建的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最终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提出具体的、定量的、指标化的场地雨洪控制及利用要求已经迫在眉捷,也是建设场地可持续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本人对建设场地在规划阶段提出以下三方面见解与大家探讨:   1.建设场地竖向   传统建设场地竖向确定的方法为:在新建或改建项目场地内竖向规划主要依据整个城市总体竖向规划为指导,确定经济合理场地竖向标高以达到场地内雨水快速排放的理念。然而城市的市政排水管渠、内河及排涝站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往往滞后于城市场地建设的步伐。而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也对现代相关市政排水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场地竖向规划应突破以上这种使场地雨水快速排放的传统理念,对开发场地内的公共广场、绿地及学校内操场建议采取下沉式的竖向设计(如附图二所示),以利用下沉式场所在降雨时对雨水滞留、调蓄功能,从而达到市政雨水汇流的洪峰交错;降低市政排水管渠、??河、排涝站等市政综合排水设施的过流量。从而降低因雨水引起的城市涝灾。但这种局部下沉式竖向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建筑物出入口及相关通道、停车场、地下室出入口等降雨时必须保持通行的场所地面竖向设计仍按照相关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执行。         附图二: 住宅小区下沉绿地或硬地广场   因此,我们在进行场地内部竖向规划确定时,应合理科学地利用场地竖向,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场地内部多功能调蓄作用,使降雨时场地外排雨水量大大地减少。并且通过对这些建设场地内下沉式场所配套的溢流和放空设施的合理控制,在非雨季或降雨强度较小时,这些设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正常发挥景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和运动场等多种功能(如附图三所示);同时还能降低市政排洪设施的建设费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场地节能减排和场地可持续开发的理念。         2.建设场地内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一般而言,降雨量大的地方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的设施使用效率相对较高。但由于缺水是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往往降雨量相对少的又多属于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更需要考虑雨水利用。事实上,无论地区降雨量的大小,雨水都是各地区饮用水源与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的基本来源和保障,是构成流域水良性循环的最基本要素。因此在城市建设项目开发规划时,应从场地可持续开发、低碳、节能减排的方面入手,对场地内雨水采取科学合理地、有效地收集与利用。场地内雨水收集主要通过建筑物屋面、绿地(应考虑高峰期雨水的并流)、透水路面,透水材料铺装的广场等场所,将雨水引入储水设施中;再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根据实际要求设置)等处理,就可以应用于建设场地内的水景用水、绿化浇灌、卫生间冲厕用水、小区居民洗车用水、冲洗区内路面、消防用水等。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传统水源,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小开发场地雨水外排总量,有效降低市政雨水管网负荷,达到场地雨洪控制的目的。          为了推动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规范技术应用和工程实施,原建设部2006年6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B/T50378-2006),对雨水收集和渗透利用提出了进一步的量化指标。无论是对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应该采取合理的雨水利用方式,要求非传统水利用率在住宅建筑中不低于10%,最好不低于30%,在商场、办公室类公共建筑中非传统水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原建设部于2007年4月颁布实施《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国家规范,该规范规定,各类建筑物和小区的总体规划中应包括雨水利用的内容,其中对雨水的收集、渗透、存储回用、蓄存排放、水质控制、施工安装、工程验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